2月17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最新产销数据显示,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5万辆和242.3万辆,产量同比增长1.7%、销量同比下降0.6%。其中,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产销分别完成101.5万辆和9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29.4%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1月,尽管有效工作日减少,但在“以旧换新”政策、春节经济助力等利好因素驱动下,汽车产量实现小幅增长,销量较同期只微降,行业迎来平稳开局。其中,乘用车延续良好表现,产销同比双增;商用车市场需求偏低,销量同比有所下降;新能源汽车表现亮眼。
乘用车产销同比双增,分别完成215.1万辆和213.3万辆,环比分别下降28.4%和31.6%,同比分别增长3.3%和0.8%。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四大类乘用车品种产销均呈两位数明显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和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产量小幅增长、销量微降,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销两位数增长,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快速增长。
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45.9万辆,环比下降29.3%,同比增长14.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68.4%,销量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8个百分点。在主要外国品牌中,与上月相比,五大主要品牌销量均呈两位数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法系品牌销量呈两位数增长,韩系品牌销量小幅增长,其他三大主要品牌销量均呈不同程度下降。
数据显示,1月,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共销售62.3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70.9%。在销量排名前十位的轿车生产企业中,与上年同期相比,比亚迪股份、吉利汽车、上汽通用五菱、中国一汽和上汽股份销量均呈两位数增长,其中上汽通用五菱销量增速最为显著,特斯拉销量小幅增长,其他企业销量呈不同程度下降。
商用车市场表现依旧疲弱,产销分别完成29.9万辆和29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7.2%和21.2%,同比分别下降8.6%和10.3%。在商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客车和货车产销均呈两位数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客车产销小幅增长,货车产销呈两位数下降。在货车细分品种中,与上月相比,四大类货车品种产销均呈不同程度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中型货车和微型货车产量呈不同程度下降、销量呈不同程度增长,重型货车和轻型货车产销呈不同程度下降。在客车细分品种中,与上月相比,三大类客车品种产销均呈明显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轻型客车产销小幅增长,大型客车产量下降、销量增长,中型客车产销小幅下降。
新能源汽车同比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1.5万辆和94.4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3.7%和40.9%,同比分别增长29%和29.4%,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8.9%。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与上月相比,三大类新能源汽车品种产销均呈明显下降;与上年同期相比,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快速下降,其他两大类新能源汽车品种产销呈两位数较快增长。
1月,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企业(集团)共销售205.3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4.7%。在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企业中,与上年同期相比,比亚迪股份、吉利控股销量呈两位数增长,上汽集团、奇瑞控股和北汽集团销量小幅增长,其他企业销量均呈不同程度下降。
汽车出口结构分化,新能源汽车成全球化突破点。1月汽车出口47万辆,同比增长6.1%,但环比下降6.8%。结构上呈现“冰火两重天”:传统燃料汽车出口32万辆,同比下降6.6%,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新能源汽车出口15万辆,同比激增49.6%,其中比亚迪出口7万辆(同比 91.5%),奇瑞、长安等品牌在东南亚、欧洲市场表现亮眼。
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已从“规模扩张”转向“技术品牌双输出”,插混车型增速显著,印证海外市场对长续航、高性价比产品的需求。
汽车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汽车行业的平稳运行对稳定经济大盘至关重要。陈士华分析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统部署了2025年经济工作,以更加积极有为的政策基调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动力,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和预期。春节后,首场国常会明确把提振消费摆到更加突出位置,国家有关部委积极贯彻落实中央部署。相信随着系列政策的出台落地、深入实施,将有助于汽车行业稳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