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免费注册

热搜:通用机械五金工具仪器仪表安防监控

频道
通用机械 电子元器件 行业设备 五金工具 电工电气 仪器仪表 安防监控 专用汽车 照明灯具 化工原料 涂料 塑胶 建筑原料 皮革 冶金

您的位置:首页 > 易推广资讯 >  行业分析  > 我国铜产业迈向全球产业链高端 亟待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

易推广官方微信

关注易推广,获取最前沿仪器行业资讯!

专题报道 更多

江苏海龙水下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海龙水下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海龙水下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下设多个施工工程队,专业潜水员38人,技术人员25人,潜水监督员2人,潜水工程师2人,潜水医学技士。是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会员,具有潜水作

猜您喜欢
资讯详情 更多>>

我国铜产业迈向全球产业链高端 亟待技术创新与绿色转型

发布时间:2025/2/25 来源: 中国工业新闻网 阅读次数:979       

铜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建筑、家用电器等国民经济各领域,是新能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新一代电子信息、国防军工等领域重要的功能材料。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求,到2027年,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明显提升。铜原料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力争国内铜矿资源量增长5%—10%,再生铜回收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升,突破一批铜资源绿色高效开发利用关键工艺和高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明显增强。培育一批铜产业优质企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展望2035年,产业链水平世界领先,高质量发展局面全面形成。铜原料保障能力显著增强,技术装备创新能力和材料应用水平处于全球第一方阵,形成产业结构合理、技术创新水平高、质量效益好、全球竞争力强的发展格局。

我国成全球最大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

“铜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近年来,我国铜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有关负责人介绍。

一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24年精炼铜、铜加工材产量世界第一,分别约为1364万吨、2350万吨,有力支撑了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二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氧气底吹炼铜、“双侧吹” 多强顶吹连续炼铜等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开发出全球最大的单台套底吹炉、侧吹炉生产装备,铜冶炼单位能耗较2020年下降约27%,实现了冶炼渣资源化梯级利用。

三是产业布局逐步优化。江西、安徽、福建、浙江等重点地区产业集聚效应增强,培育1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涌现一批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有关负责人指出,出台《实施方案》,旨在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充分发挥我国铜产业基础好、市场规模大等优势,加快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提供坚实基础。
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葛红林看来,当前,中国铜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新的形势,行业发展的重心和任务发生了转变,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从顶层设计来引导、规范和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出台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落实党中央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打造更加健康发展的铜产业链奠定了政策基础。

葛红林认为,“此次《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严控冶炼产能,要求新建矿铜冶炼产能要配套相应的权益铜精矿产能,在产业出现内卷化苗头的背景下,这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施方案》的发布是铜产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指引,对铜产业强化国内原料保障基础、推动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和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铜业”)相关负责人对中国工业报记者表示,《实施方案》将对我国乃至全球铜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中国铜业高度重视,将该《实施方案》作为未来3年和中长期发展的重要指引,已召开专题落实会议,正在全面推进。”中国铜业该负责人透露。

多举措解决不足问题

“但也要看到,目前,我国铜产业发展还面临资源保障能力不足、产业结构有待完善、产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绿色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材料工业研究所所长肖劲松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工信部资料显示,我国铜资源储量较为丰富,但资源禀赋不佳,难以有效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应用需求,亟需加强资源勘探开发和高效高值利用,扩大新一轮找矿突破成果,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发展信心、拉动有效投资,不断提升原料保障能力。

如何解决资源保障能力不足问题?肖劲松表示,一是推动国内增储上产。二是鼓励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三是强化二次资源回收利用。

葛红林表示,目前,中国铜精矿等原料对外依存度逐年降低,但仍处于高位。因此,必须通过多渠道提升资源保障能力和韧性。《实施方案》从增储上产、综合利用、再生循环等3个维度提出了具体任务,以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高效、协调发展。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近年来,我国铜冶炼、中低端铜加工材产能扩张较快,企业同质化竞争加剧,部分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较大。亟需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优化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增强企业发展活力。同时,我国铜产业创新发展机制尚不健全,上下游协同创新效能有待提升,复杂矿床安全高效开采、低品位难选冶高效选矿等关键技术尚未完全突破,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用高性能铜合金材料供给能力有待提升。亟需进一步完善铜产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快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肖劲松则建议,要促进铜冶炼有序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培育优质企业,培育世界一流大型铜企业集团,提升铜采选、冶炼环节集中度,围绕新能源、电子信息等关键领域需求,重点培育铜产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

据中国铜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铜业阴极铜生产规模居全球前列,是世界上铜火法冶炼工艺最全的铜业公司,国内有6家冶炼企业,采用了4种不同的主流熔炼工艺,形成西南、北方、华东三大生产基地。6家企业分别采用闪速冶炼技术和多种吹炼方式的熔池熔炼技术,为打造复杂铜精矿高效清洁提取技术差异化竞争优势提供了技术保障。

“作为行业领军代表,中国铜业积极响应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积极对接自然资源部、地方地调局,配套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制定了公司三年找矿行动方案(2023-2025年),持续加大勘查投入,2024年在西藏、云南、四川等省区已实现资源增储超百万吨,在招拍挂获取矿权和合作风险勘查等外部资源获取方式上也已取得突破。在国内矿山上产方面,公司正在提速推进四川红泥坡铜矿等项目,进一步提升国内新增精矿含铜规模。”中国铜业相关负责人介绍。

提升科技创新与智能化绿色化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我国铜产业绿色发展压力依然较大,部分企业清洁生产水平低,矿山尾矿、冶炼过程产生的烟灰和重金属废渣等处理难度大,工艺设备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水平相对落后,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融合应用不足。亟需加快推进产业技术升级改造,提升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实施方案》提出2项措施。一是支持绿色化改造升级。二是推进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科技创新与绿色化、智能化是提升产业内生动力的根本途径,也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葛红林强调。

葛红林表示,绿色低碳发展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和新的国际贸易形势改变的必然要求,必须通过绿色化改造升级、加强污染物防治等途径和措施来实现;数智化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是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必然趋势,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铜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创新驱动、绿色转型、智能化升级和国际化拓展。中国铜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以2027年实现绿色矿山/绿色工厂全覆盖,引领行业绿色发展为目标,形成工作计划,明确时间、责任人及考核措施,深入对照绿色矿山/绿色工厂评价标准推动创建工作和省级到国家级的升级工作。在智能化方面,将利用AI技术提升实体企业生产制造智能化水平,促进管理效率提升。围绕智能排产、工艺优化、智能监测、安全环保管理、经营管理决策等领域,开展人工智能场景应用实施,对已发布人工智能场景做好迭代优化及推广复制工作。

“中国铜业在铜精深加工和再生铜消纳等方面也将持续发力。按照核心产品、重要产品、重要新产品的分类,以洛阳铜加工和华中铜业等为载体,实现产品结构升级,替代一批‘卡脖子’产品,突破一批技术瓶颈,促进我国铜产业链安全能力提升。”中国铜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积极谋划布局再生铜回收渠道,加紧布局废旧电路板等回收产线,提升公司原料保障能力,促进我国铜供应链安全能力提升。

此外,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积极参与国际铜产业项目开发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仍需进一步加大开放合作力度,强化互利共赢理念,带动先进工艺、技术、装备、标准、服务等共同“走出去”,提高跨国经营能力和水平,为共同推动全球铜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国方案。在葛红林看来,铜产业是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产业,无论是从原料保障角度,还是从提升我国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等方面,中国铜产业都需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水平和力度。

如何培育全球领军大企业?对此,肖劲松建议,支持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大型铜企业,通过市场化的兼并重组,加强资源勘探、采选、冶炼、资源回收及铜基新材料及制品的精深加工等产业链整合,提升行业集中度,在资源保障、创新能力、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引领作用。全球领军企业要立足全产业链,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系统谋划铜资源开发、冶炼加工、材料制备、二次资源回收利用等全链条竞争力提升,积极参与国际铜产业项目开发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在权益矿投资、铜初级产品和再生铜进口、铜价国际话语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企业、行业的发展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为国家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驾护航。

“作为连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行业协会不仅能够有效汇聚行业智慧与力量,促进政策与市场的无缝对接,还能通过制定行业标准、推动技术创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式,为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同时,行业协会还可以协助企业应对市场变化,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共同维护行业健康发展,为实现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重要力量。”葛红林表示。
 

为您推荐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易推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易推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

使用,并注明"来源:易推广"。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 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最新产品 - 今日最热门报道-分类浏览 - 每日产品
  • 易推广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