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免费注册

热搜:通用机械五金工具仪器仪表安防监控

频道
通用机械 电子元器件 行业设备 五金工具 电工电气 仪器仪表 安防监控 专用汽车 照明灯具 化工原料 涂料 塑胶 建筑原料 皮革 冶金

您的位置:首页 > 易推广资讯 >  行业分析  > 引导绿色金融加大投入: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技术进步

易推广官方微信

关注易推广,获取最前沿仪器行业资讯!

专题报道 更多

江苏海龙水下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海龙水下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海龙水下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下设多个施工工程队,专业潜水员38人,技术人员25人,潜水监督员2人,潜水工程师2人,潜水医学技士。是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会员,具有潜水作

猜您喜欢
资讯详情 更多>>

引导绿色金融加大投入: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技术进步

发布时间:2023/8/9 来源: 中国工业新闻 阅读次数:1311       

       我国金融机构将需要投资的项目和企业放入整个产业链、生态圈进行深入研究,例如全球低碳铁资源供应链布局全面展开所形成的投资计划具有战略性、生态性、安全性等特征,将资金投向这个领域将非常有意义。8月5日,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节能协会主办,中国节能协会绿色低碳金融产业委员会承办的2023钢铁行业绿色技术、绿色项目、绿色金融供需对接服务活动在京举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指出,聚焦钢铁行业绿色转型旨在通过引导绿色金融加大投入,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技术进步。“对于看不懂、摸不准的前沿、难点项目,行业协会愿意发挥专家团队的作用,支撑金融机构建立项目评价体系,实现有限资金有效投向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的优秀项目。”何文波强调。

  何文波分享了对于绿色低碳发展的三个观点。一是制造绿色、绿色制造的钢铁产业,活力无限。“十三五”期间,我国吨钢综合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烟粉尘排放量分别降低4%、73%、65%。截至7月底,全国共有90家钢铁企业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钢铁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拉动社会有效投资约2000亿元,并带动了环保技术的进步和环保产业的发展,涌现出一批环境绩效A级企业和一批4A、3A级旅游工厂。中国钢铁在制造绿色的同时,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制造。二是低碳发展新要求促进钢铁工业革故鼎新,机遇无限。为支持国家实现“双碳”目标,钢铁行业组织行业专家编制并发布《钢铁行业碳中和愿景和低碳技术路线图》;研究形成“世界前沿低碳八大共性技术开发支持计划”;建立中国工业领域第一个EPD平台;启动低碳排放钢标准研究等。与此同时,中国钢铁企业勇闯创新“无人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18家企业53个低碳技术研发项目已同步开展。三是钢铁业、金融业的深度融合,空间无限。关于如何做好钢铁行业与金融机构的共建、共享、共赢,用足金融资源,加速低碳转型,何文波建议,要建设低碳钢铁金融投资体系,让最有希望的先行企业得到最大、最及时的支持;要加强低碳金融产品创新,重点在氢冶金、CCUS等突破性低碳技术领域,通过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要促进金融政策精准高效落地,将重点优势企业和典型绿色项目列入清单,提供可持续资金支持。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朱宏任指出,打造世界一流钢铁企业,要以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为先导,加快钢铁企业“双碳”目标部署落地;以绿色低碳创新体系为推动,加快钢铁企业“双碳”技术研发应用;以绿色低碳管理模式为突破,加快钢铁企业“双碳”理念的落地应用;以绿色低碳清洁能源为重点,加快钢铁企业“双碳”路径变革重构;以绿色低碳循环再生为关键,加快钢铁企业“双碳”资源取之不竭;以绿色低碳服务体系为抓手,加快钢铁企业“双碳”领域多方扩展。

  中国节能协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姜培学表示,不久前,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5部门发布通知,提出进一步扩大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范围,强化能效标杆引领作用和基准约束作用,鼓励和引导行业企业立足长远发展,高标准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升级。目前,我国钢铁行业正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淘汰落后等方式践行绿色低碳转型,这个过程需要绿色技术、绿色项目和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社团组织等共同努力精诚合作。
 
  国资委社会责任局二级巡视员尹凌青认为,供需对接要统筹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节能环保的战略引导,进一步明确“碳优化”绿色发展方向;供需对接要兼顾钢铁需求、供给侧改革工作指导,为绿色项目管理搭建“价值互联”平台;要牵住考核制度这个“牛鼻子”进行价值督导,为绿色金融的出资人“保值增值”;要鼓励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等管理手段,加强绿色发展的创新深度;还要传承“鞍钢宪法”为代表的优秀文化,弘扬钢铁行业的“文化温度”。

为您推荐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易推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易推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

使用,并注明"来源:易推广"。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 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最新产品 - 今日最热门报道-分类浏览 - 每日产品
  • 易推广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