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海关总署紧紧抓好国家各项稳外贸政策措施的落实,聚焦促稳提质和企业关切,在海关职责范围内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16条等多项支持措施,各地海关结合当地实际细化了近千条具体举措,有海关总署出台的针对全国的政策,有重点针对不同经济区域的,也有直属关、隶属关针对本关区的,还有针对不同贸易业态的,有针对不同海关监管区的,还有针对具体某一项出口产品的,可以说是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多时段发力,形成了政策支持的立体空间。1月1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从海关总署实地调研和反馈情况看,营商环境的改善、通关时间的压缩、监管方式的优化,受到了经营主体的欢迎。一是通关提速增便利。离港确认便利措施覆盖长江流域,节省1-2天的中转时间,对进口铁矿实行顺势监管、无感通关,企业进口实现“卸毕即检毕”,压缩通关时间65%。二是助企纾困增活力。激发企业积极性、创造性是稳外贸的重要基础,海关总署有针对性地出台了很多帮扶企业减负增效的措施,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三是优化服务增动能。大力培育外贸新动能,创造外贸新的增长点,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2023年,民营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在外贸领域,民营企业有许多“亮眼”表现,有四个方面。一是连续5年稳居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2023年,占我国外贸总值比重达到了53.5%,拉动整体进出口增长3.2个百分点;企业数量占比达到86.2%,再创新高;稳外贸主体地位更加巩固。二是我国出口的自主品牌产品中,66.4%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民营企业持续推进品牌建设,在品牌创造、品牌管理、品牌效益上不断取得实效,提升了“中国制造”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三是在我国消费品进出口值中,民营企业占68.1%。民营企业整体技术实力持续增强,在高新技术类消费品出口中的份额逐年提升;在肉类、食用水产品、蔬菜、水果等进口中均占据主导地位,服务民生作用愈发突出。四是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9.2%,对欧盟、美国等传统市场进出口分别增长2.3%、2%,民营企业在持续开拓新兴市场的同时,保持对传统市场的韧性。
王令浚表示,2024年,海关总署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抓好已有政策措施的落实和效果评估,聚焦企业痛点难点和堵点,研究储备、适时推出更有针对性、更有含金量的新举措,为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贡献海关力量。下一步,海关总署将一如既往地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围绕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深入企业送政策、听意见、解难题,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增强民营经济发展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