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优质供应
详细内容
| ||
纯度:A.R |
| 包装:50kg/桶 |
结构式 CAS: 7790-28-5 分子式: NaIO4 分子量: 213.89 中文名称: 高碘酸钠 过碘酸钠 偏高碘酸钠 英文名称: sodium periodate sodium metaperiodate 性质描述: 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约300℃时分解。溶于水、盐酸、硫酸、硝酸和乙酸。不溶于乙醇。能氧化有机物。密度 3.865,熔点300℃,水溶性80 g/L (20℃) 生产工艺:精碘或碘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充分混合,氢氧化钠过量,通入氯气煮沸,再继续通氯气,冷却,析出Na4I2O9(黄色晶体),停止通氯气,用硝酸中和过量氢氧化钠,Na4I2O9就转为高碘酸钠沉淀,过滤,20℃下用冷水洗涤沉淀,110℃下干燥。 质量标准: 项目 分析纯 化学纯 含量 ≥99.5% ≥99.0% 澄清度 澄清 澄清 碘化物 ≤0.002% ≤0.005% 卤素(Cl) ≤0.001% ≤0.02% 钾(K) ≤0.01% ≤0.03% 锰(Mn) ≤0.0002% ≤0.0003% 用途: 高碘酸钠的用处很多,在化学分析中,作沉淀剂;农业上作饲料添加剂;医药上作防治地方甲状腺肿病的加碘食盐或药剂;在纺织工业应用于布料染色;在食品方面用于催熟剂、面粉改进剂;是重要的原料药物,可用于制剂或制备抗肿瘤药物。 |
高碘酸钠 | ||||
标
识 | 中文名: | 高碘酸钠 | ||
英文名: | Sodium periodate | |||
分子式: | NaIO4 | 分子量: | 213.89 | |
结构式: | ||||
CAS号: | 7790-28-5 | RTECS号: | SD4550000 | |
HS编码: | UN编号: | |||
危险货物编号: | 51513 | IMDG规则页码: | ||
理 | 外观与性状: | 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 | ||
主要用途: | 用作分析试剂和氧化剂。 | |||
熔点: | 300(分解) | 沸点: | 无资料 | |
相对密度(水=1): | 3.87 | 相对密度(空气=1): | 无资料 | |
饱和蒸汽压(kPa): | 无资料 | 溶解性: | 易溶于水、乙酸、盐酸、硫酸、硝酸,不溶于乙醇。 | |
临界温度(℃): | 临界压力(MPa): | |||
燃烧热(kj/mol): | 无意义 | |||
燃 烧 爆 炸 危 险 性 | 避免接触的条件: | 光照。 | ||
燃烧性: | 助燃 | 建规火险分级: | 乙 | |
闪点(℃): | 自燃温度(℃): | 无意义 | ||
爆炸下限(V%): | 无意义 | 爆炸上限(V%): | 无意义 | |
危险特性: | 具有强氧化性。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急剧加热时可发生爆炸。 | |||
燃烧(分解)产物: | 碘化氢。 | 稳定性: | 稳定 | |
禁忌物: | 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镁、硫、磷、强还原剂。 | 聚合危害: | 不能出现 | |
灭火方法: | 雾状水、砂土。 | |||
包 装 储 运 | 危险性类别: | 第5.1类氧化剂 |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 11 |
包装类别: | Ⅱ | |||
储运注意事项: |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避光保存。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燃、可燃物,还原剂、硫、磷、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 |||
毒 性 危 害 | 接触限值: | 中国MAC:未制定标准苏联MAC:未制定标准美国TWA:未制定标准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 ||
侵入途径: | 吸入食入 | |||
毒性: | LD50:58mg/kg(小鼠腔膜内) LC50: | |||
健康危害: | 本品对眼和皮肤有刺激性。对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 | |||
急 | 皮肤接触: | 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 ||
眼睛接触: |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 |||
吸入: |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 |||
食入: | 误服者立即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 |||
防 | 工程控制: | 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 ||
呼吸系统防护: | 作业工人应戴口罩。必要时佩带防毒面具。 | |||
眼睛防护: | 戴安全防护眼镜。 | |||
防护服: | 穿相应的防护服。 | |||
手防护: | 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 |||
其他: | 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 |||
泄漏处置: |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转移到安全场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