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档案
- 会员类型:免费会员
- 工商认证: 【未认证】
- 最后认证时间:
- 法人:
- 注册号:
- 企业类型:生产商
- 注册资金:人民币1000万
联系我们
联系人:李经理
热门标签
公司动态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三个“不一定”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听力语言残疾居五类残疾之首。每1000名新生儿中,约有1~3名有听力障碍。我国0~7岁的聋儿有80万人,每年还以3万名聋儿递增着。出生后的前三年被认为是一个人语言-言语发育的关键时期。美国有一项调查表明具有听力损失的儿童平均确诊年龄为三岁。并且听力损失的程度越轻微,发现的时间越晚。
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是聋儿可以被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的有效方法
当别人的宝宝已经伶牙俐齿,讲的话能让大人肚子笑疼时,你的宝宝却仍不会开口说话,或是说的话让人听不懂时,你会想到可能是宝宝的听力存在问题吗?
听力正常的婴儿一般在4~9个月,*迟不超过11个月开始咿呀学语。如果宝宝听力有障碍,在咿呀学语的阶段缺乏语言和声音的刺激,那么,在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1~3岁内),宝宝不能进行正常的语言学习,就会说话不清,甚至会聋哑。
过去没有开展听力筛查项目,往往是孩子2岁以后,家长或老师怀疑孩子听力异常,才检查出来,错过了语言学习的良好时机。
如今,宝宝一出生,即可以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程序来了解他的听力是否正常,我国各地广泛开展此项技术,3个月内诊断,6个月内对聋儿进行干预。
“孩子这么小,耳朵这么嫩,进行听力筛查,会不会有伤害呢?”这是有些家长的反应。
目前,在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耳声发射(OAE)法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法。这两种方法都很简便,且无创。
OAE,只需要向宝宝耳朵里塞上一个特制的软耳塞,它就可以收集耳蜗对声音刺激产生的声波。ABR则通过在额头、耳后等部位贴上电极,记录大脑对声音刺激产生的脑电波,以确定宝宝听力是否正常。
检查需要安静的环境,哭吵声、吸吮声,或者过快的呼吸声都是干扰因素。要让宝宝安静,自然是宝宝睡着的时候。因此,宝宝只会感觉耳朵被小软塞子轻轻塞住了。而这种感觉,处于美梦中的他并不一定会感觉到。
初筛没通过,听力不一定异常
*令家长们纠结的是“宝宝初筛没有通过,是不是意味着听力不行呢”。
初筛一般都是在生后2-5天,宝宝出院前进行。在我国,初筛多采用OAE,它检测起来快速,灵敏性也很高,但它容易受干扰而“冤枉宝宝”。如果宝宝外耳道的胎脂没有完全排除,中耳的羊水积液没有完全吸收,或是宝宝配合不当,都不易通过检查。颇有“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放过一人”的架势。
所以,初筛阳性时,不意味着宝宝听力就有问题。初筛阳性的宝宝在42天复筛时,十个有九个会通过,没有通过的宝宝,就要在3个月内进行听力诊断性测试了。
这时,有妈妈提出质疑了:“既然初筛时容易‘冤枉’宝宝,为什么要让我们熬到42天才进行复筛呢?与其忐忑不安等待复筛,不如直接在42天筛查,或者不作筛查,在宝宝3个月左右直接做诊断性测试?”
确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曾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初筛结果是阳性的孩子家长中,七成表示会担心和害怕,四成表示甚至会焦虑。如果是新妈妈,心情不好甚至会影响哺乳。
那么,为什么初筛和复筛的时间要间隔近一个月呢?这是因为宝宝外耳道的胎脂和中耳的羊水积液需要时间慢慢排除、吸收,也给宝宝一个听觉系统成熟的时间。等到产妇42天常规检查时,也给宝宝进行听力复筛,时间恰当,又方便了妈妈和宝宝。
所以,爸爸妈妈听到孩子初筛时没通过,也不用急着做第二次检查,这些干扰因素没有去除,相隔时间太近的第二次、第三次检查都可能结果是一样的。在等待复筛的这段时间里,爸爸妈妈可以给宝宝听听轻柔的音乐,刺激宝宝听觉系统的发育。
直接在42天筛查,理论上是可以的,但是并非所有的妈妈都会自觉这样做,所以我国规定,在生后3天,宝宝出院前进行初筛,避免了“漏网之鱼”,保证了新生儿的普查。
那么可以“舍筛查取诊断”吗?筛查和诊断的方法不一样。筛查的成本低,只需100元左右,而诊断性测试需要五、六百元。没有必要所有的孩子都进行诊断,“杀鸡用牛刀”,只有复筛时仍未通过的孩子才需要进行诊断性测试,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社会成本。
初筛:婴儿出生2-5天,至少出院前完成。
复筛:初筛未通过者,婴儿在出生后第42天复查。
复筛仍未通过者,在其出生2-3个月时转诊到诊断中心进行确诊检查。仍无法确诊婴儿,于出生6个月时再次进行复查和确诊。
初筛通过,听力不一定就正常
新生儿筛查结果是“通过”时,也不能麻痹大意。因为有一种病,即听神经病,耳蜗对声音的刺激也能产生反应,OAE检查不出有问题。不过,听神经病的发病率较低(约0.1-0.3‰)。
还一种情况,孩子出生时听力正常,检查自然也正常,到了一定年龄才会发现,听力慢慢地越来越差。这是迟发性耳聋的特点。
迟发性耳聋的发病年龄*早可出现在8~12个月,*晚为4~5岁及以后,只有对其进行 定期听力监测和随访,才有可能早期发现这类患儿。
此外,家族性、遗传性听力损失可发生于学龄期或更晚,呈渐进性加重。更需要家长密切观察。
因此,如果家长对宝宝的听力、言语-语言发育水平感到怀疑,任何时候都可以找有关 医生(耳鼻喉科或儿科),进行听力学测试。
筛查没通过,不一定对声音没反应
筛查没通过,为何宝宝对声音有反应?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来看。
一种情况是,孩子确实听力没有问题,只是筛查时,前面所说的干扰因素会“混淆视听”,“冤枉”了宝宝。
但还有另一种情况是,孩子可能是轻中度听力受损。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声音的确有反应。但是,轻度的听力障碍也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发育。如果因为觉得孩子对声音有反应,而不再去复查,容易漏诊轻中度听力障碍的孩子。确诊听力 对于听力障碍的孩子,干预的时间越早越好,*合适的时间是生后6个月以前。出生后6个月前即开始干预的儿童,他的语言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均好过6个月以后干预的儿童。
如果宝宝在3个内确诊听力轻中度受损,可以在6个月时复诊,看是否有恢复。因为,有些轻度听力受损的宝宝可能是因为听觉系统还没发育完善,或是胎脂、羊水等还没有完全吸收。有研究指出,个别宝宝甚至晚至18个月的时候其听觉系统才发育完善。
但如果6个月时宝宝仍存在轻中度听力损失,有条件还是要佩戴助听器。如果以后听力恢复,可以摘下助听器。
对于重度听力损伤的宝宝,助听器效果不明显时,应及时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术。
更多资讯:www.xnxlb.com,www.gumiducn.com,www.wlev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