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优质供应
详细内容
2007年发行的1.55万亿特别国债,首批6000亿元额度将于8月29日到期。
这笔不用于弥补年度赤字,而是转为中投公司资本金的“特别国债”,后续走势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中投公司目前仍正常经营,未有回笼资金的迹象,市场普遍预计这1.55万亿元特别国债将进行续发。
1.55万亿特别国债中,有约1.35万亿元实际上由央行外汇购买。央行持有的这部分特别国债的变动,意味着市场流动性的改变,这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1.55万亿特别国债缘由
2007年6月29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决定,批准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同时相应上调2007年年末国债余额限额。
2007年我国收支呈现“双顺差”的局面,在当时体制下,央行在外汇市场上大量购买外汇,被动投放大量的基础货币。为维护经济和物价稳定,央行又需通过货币政策回笼大量投放的基础货币。
但流动性偏多的问题仍然突出,央行对冲操作的难度也在加大。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央行外汇,当时具有“一石三鸟”的作用。
一是有利于抑制货币流动性,缓解央行对冲压力;二是央行减少外汇,增加国债持有,能以国债作为操作工具,释放或回笼流动性,促进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三是1.55万亿特别国债,作为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金,由中投公司进行海外投资,增加我国外汇投资渠道,提高外汇经营收益。
2007年8月29日,财政部发行了期特别国债6000亿元,面向境内商业银行发行,期限为10年,票面利率为4.30%。*后选定了尚未上市的中国农业银行,通过中国农业银行“中转”,向央行发行6000亿元特别国债。
具体操作路径是,财政部向农业银行发行6000亿元特别国债,筹集人民币资金后,向人民银行购买等值的外汇,同时,人民银行利用卖汇获得的6000亿元人民币向农业银行购买等值的特别国债。
这是按照市场化方式操作。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条:“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当时表示,6000亿元特别国债发行本身对宏观经济政策来说应该是中性措施。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后,将增加央行持有的国债,为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央行通过逐步卖出特别国债调节货币供应量,缓解流动性偏多的问题。
此外,央行用出售外汇所得资金,及时向农行买进特别国债,也不会对农行的资金头寸、资产负债、正常经营产生影响。
在这之后,财政部又发行了七期特别国债,累计筹得1.55万亿元资金,其中,1.35万亿元“借道”农行购买了央行的外汇,另有约2000亿元面向社会公开发行(通过发行国债,从市场吸收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