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三亚钢结构厂房安全检测报告办理找什么机构*新闻
点击次数:206发布时间:2019/3/12 9:52:57
更新日期:2023/2/8 18:16:15
所 在 地:中国大陆
产品型号:
优质供应
详细内容
核查原材料或成品代换使用是否有计算书及设计签证,计算结果是否符合现行标准、规范要求。
压型金属泛水板、包角板和零配件的品种、规格以及防水密封材料的性能应符合现行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
结构材料的表面质量
材料的表面质量是材料技术标准要求的内容,表面质量包括材料(型材)表面的裂纹、气孔、结疤、折叠及夹杂等,材料表面质量应符合相应的国标规定。
钢结构安全检测鉴定——钢结构性能检测、承载力鉴定
钢结构性能的检测包括两个方面,即结构及构件的承载能力及正常使用的变形要求检测,主要检测内容有:
1)结构形体及构件几何尺寸的检测;
2)结构连接方式及构造的检测;
3)结构承受的荷载及效应核定(或测定);
4)结构及构件的强度核算;
5)结构及构件的刚度测定及核算;
6)结构
钢结构安全检测鉴定——建筑钢结构焊缝类型及焊缝内部缺陷
1.1 焊缝类型及剖口型式
建筑钢结构体系主要有两种:门式钢架体系和网架空间结构体系,其中以门式钢架体系居多。其焊缝类型主要有对接焊缝和T 型焊缝两种。对接焊缝是指将两母材置于同一平面内(或曲面内)使其边缘对齐,沿边缘直线(或曲线)进行焊接的焊缝;T 型焊缝是指两母材成T字形焊接在一起的焊缝。为保证焊缝部位两母材在施焊后能完全熔合,焊接前应根据焊接工艺要求在接头处开出适当的坡口,钢结构焊缝常见的坡口形式主要有I 型(薄板对接)、V型(中厚板对接)、X 型(厚板对接)、单V 型(T 型连接)和K 型(T 型连接)等。
1.2 焊缝中常见缺陷的类型及其在超声探伤中的识别
焊缝中常见的缺陷主要有气孔、夹渣、未焊透、未熔合和裂纹等几种,他们各自的回波均有其特性。
1. 气孔
气孔是在焊接过程中焊接熔池高温时吸收了过量的气体或冶金反应产生的气体,在冷却凝固之前来不及逸出而残留在焊缝金属内所形成的空穴,多呈球形或椭球形。气孔可分为单个气孔和密集气孔。单个气孔回波高度低,波形较稳定。从各个方向探测,反射波高大致相同,但稍一移动探头就消失。密集气孔为一簇反射波,其波高随气孔的大小而不同,当探头作定点转动时,会出现此起彼落的现象。
2. 夹渣
夹渣是指焊后残留在焊缝金属内的熔渣或非金属夹杂物,夹渣表面不规则。夹渣分点状夹渣和条状夹渣。点状夹渣的回波信号与点状气孔相似。条状夹渣回波信号多呈锯齿状。它的反射率低,一般波幅不高,波形常呈树枝状,主峰边上有小峰。探头平移时,波幅有变动,从各个方向探测,反射波幅不相同。
3. 未焊透
未焊透是指焊接接头部分金属未完全熔透的现象。一般位于焊缝中心线上,有一定的长度。探伤中探头平移时,未焊透波形较稳定,焊缝两侧探伤时,均能得到大致相同的反射波幅。
4. 未熔合
未熔合主要是指填充金属与母材之间没有熔合在一起或填充金属层之间没有熔合在一起。未熔合反射波的特征是:探头平移时,波形较稳定。两侧探测时,反射波幅不同,有时只能从一侧探到。
2 超声波探伤方法原理及分类
超声波探伤是利用超声波经过不同的介质产生反射的特性。超声波通过构件检测表面的耦合剂进入构件,在构件中传播,碰到缺陷或构件底面就会反射回至探头,根据反射波在超声波探伤仪荧光屏中的位置及波幅高度就可计算出其位置及大小。根据波形显示的不同,超声波探伤仪分为A 型、B 型、C 型,常见的是A 型脉冲反射式探伤仪。
原材料及成品进场
Ⅰ 基本要求和内容
1)原材料及成品进场应提供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中文标志及出厂检验报告等。
2)钢材
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检验
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检验用以确定所用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是否符合相应的标准规定。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材料的强度性能(fy,fu)、塑性性能(δ、ψ)、冲击韧性(αk)、弹性模量(E)、冷弯性能(α、α/d)、硬度(Hp)等。
对于焊接结构用材料,同时应检验其焊接性能(包括施工上的可焊性及使用上的可焊性)是否符合相应的国标规定。
钢结构安全检测鉴定——火灾后钢构件的损伤评定
本文将直接根据火灾后钢结构的损伤现状,对其安全性、使用性、适用性与耐久性进行综合评定。现场初步确定过火区域与非过火区域后,在过火区域内,按以下原则对钢构件的火损分为五个评定等级:
( 1) 1 级: 构件无( 明显) 损伤,防火涂层仅为烟火熏黑; 应清除表面,重新刷涂的措施。
( 2) 2 级: 构件防火涂层熏烤发黄、变色; 应清除表面,并检查涂层内钢构件是否受损。
( 3) 3 级: 构件防火涂层碳化、开裂、剥落; 清除防火涂层,采取加固补强措施。
( 4) 4 级: 构件明显弯曲变形,或焊缝开裂; 采取恢复变形或加固补强措施。
( 5) 5 级: 构件扭曲、屈曲、变形过大或局部坍塌; 采取更换的措施。
按以上五级进行评定,直接反映了钢构件的受损情况,结合各主要构件的力学性能检测,对其承载能力,使用功能及耐久性进行综合判定,相对于标准中根据防火保护受损、残余变形与撕裂、局部屈曲与扭曲、构件整体变形四个子项进行评判为三个等级,本文中建议的五个等级更详细,更易于在现场进行检测判定,也更便于后续处理。
2、具体的结构要素指标的检测与评定对钢构件进行分类评级后,还须结合钢结构的结构布置,损伤的程度对构件的变形、力学性能与化学成份分析、节点区域等进行重点检测评定。下面分项对检测评定方法进行阐述:
2. 1 钢构件的变形
构件变形的测量主要包括以下以几部分: 水平构件的挠度、竖向构件的弯曲矢高和柱顶位移。测试仪器可采用高精度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常用检测仪器。抽样的数量宜根根据现场的火损情况确定,但一般应函括各损伤等级的构件,且受损较严重的构件应扩大检测比例,对构件的火损评定等级为4 级和5 级的构件应全数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不同火损等级的变形情况。
2. 2 构件的力学性能与化学成份分析检测与评定
2. 2. 1 力学性能检测与评定
钢结构在整个火灾过程中,经历了升温、降温或消防救火用水的激冷过程,钢结构在经历了升温后,又缓慢降温时,类似于正火或退火; 而升温后遭遇消防用水的激冷,又近似于淬火,但由于温度的不恒定,及过火时间的长短不同,可视为完全热处理,因此不能简单地用既有公式,根据推断火灾的温度,来判断钢构件的力学性能的降低比例及定量大小,而需要在原结构中取样进行拉伸试验以取得钢构件受火冷却后的材料力学性能。此项试验结果对评估该结构的火灾后承载能力尤为重要。清除杂物,取样时尽量取已受力较小的位置的构件,确保安全性。同时,尽量不应随意采用火焰切割,应尽可能采用人工切割,且对取样试件留有足够的尺寸。当承重构件上无法直接取样进行力学性能试验时,可在火灾影响严重区域( 如杆件已经断裂处) 截取杆件钢材进行试验,用以判断火灾对钢材力学性能的影响,抽样的数量原则应为: 在现场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对不同火损等级的钢构件取样进行力学性能检测,以分析评各火损情况下钢材的力学性能是否还能满足设计要求,为是否需要进行加固或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提供较为准确的依据。钢构件主要测试的力学性能指标为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弹性模量。评定时,若各项指标均能达到设计及相关的钢材产品标准的要求时,可评定为不计火灾对构件的力学性能的不利影响。
2. 2. 2 化学成份分析与评定
通常可根据火灾对结构构件的损伤情况,检测火灾后钢构件的化学性及金相的变化,为确定合理可行的加固方案作依据。钢构件及高强螺栓的化学成份分析主要检测碳、硅、锰、硫、磷的百分含量; 而金相检测则主要考察夹杂、组织、品粒度、氧化层和脱氧层,通常金相检测适用于钢结构中高强螺栓用的比较多且损伤较为严重时的检测项目。
2. 3 节点区域的检测
对钢结构而言,梁柱节点、各连接节点应是重点检测的区域。因节点处应力场较为复杂,较为容易堆积火灾残留物,应先将节点区域杂物清理干净。对节点的外观进行全数检测,对出现严重损伤的节点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加强或更换处理。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对现场截取有代表性的节点、高强螺栓、焊缝、值筋锚栓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