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钢结构工程竣工验收检测鉴定报告怎么办理*新闻
点击次数:114发布时间:2019/4/3 11:51:42
更新日期:2023/2/8 18:16:27
所 在 地:中国大陆
产品型号:
优质供应
详细内容
钢结构厂房安全可靠性鉴定检测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下列工作内容:
1)详细研究相关文件资料。
2)详细调查结构上的作用和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以及它们在目标使用年限内可能发生的变化,必要时测试结构上的作用或作用效应。
3)检查结构布置和构造、支撑系统、结构构件及连接情况,详细检测结构存在的缺陷和损伤,包括承重结构或构件、支撑杆件及其连接节点存在的缺陷和损伤。
4)检查或测量承重结构或构件的裂缝、位移或变形,当有较大动荷载时测试结构或构件的动力反应和动力特性。
5)调查和测量地基的变形,检测地基变形对上部承重结构、围护结构系统及吊车运行等的影响。必要时可开挖基础检查,也可补充勘察或进行现场荷载试验。
这里所说的工业厂房,包括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为承重结构的单层和多层厂房。鉴定的目标使用年限,应根据工业厂房的使用历史、当前的技术状况和今后的维修使用计划,由委托方和鉴定方共同商定。对于鉴定对象的不同鉴定单元,可确定不同的目标使用年限。
钢结构厂房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被偷工减料等原因未能达到设计要求,还有厂房使用过程中的随意改造等,致使厂房使用安全难以得到保证。
厂房质量检测是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通过对既有厂房质量(而不是在建工程质量),特别是对其结构质量进行检查测定,实施动态以起到保障国家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促进现有厂房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保证社会的稳定作用,因此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厂房检测又称厂房质量检测评估,是指由具备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厂房质量进行检测,评估,并开具报告的过程。
鉴定结论与建议
*后,根据对厂房的检测监测数据,以及变形和损伤的分析结果,对厂房的完损等级进行综合评估,是否符合国家《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危险厂房鉴定标准》(JGJ125-1999)等相关规范,以及厂房结构未来损伤趋势。
对于不符合相关规范,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结构,给出相关处理措施及建议,包括对变形继续进行监测、局部加固等。
钢结构厂房安全可靠性鉴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可靠性鉴定;
1)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拟继续使用时;
2)用途或使用环境改变时;
3)进行改造或增容、改建或扩建时;
4)遭受灾害或事故时;
5)存在较严重的质量缺陷或者出现较严重的腐蚀、损伤、变形时。
钢结构构件的可靠性鉴定评级包括承载能力(含构造和连接)、变形、偏差三个子项。这里承载能力是主要子项,根据其受作用的特征可以是强度、稳定性、疲劳,也可以是连接。一般是根据结构上的作用效应和抗力(材质参数、几何参数和结构理论模式)的关系进行验算分析从而评定其等级的。也可以直接进行荷载试验检验。对已建结构的试验检验,一般不能进行到破坏,所以看不出安全储备量。另外在试验方案、荷载作用模拟、结构的反应控制均应仔细拟定计划,并作好可能发生意外情况的防护和对策。
1、钢结构和构件的项目
在承载能力评定中钢结构材质检查是很重要的,构成钢结构的杆件、节点板、铆钉、螺栓、焊接材料等,一般从外观上很难分辨清楚,由于材质不同,其机械性能(强度、屈服强度、延伸率、冷弯性能、冲击韧性等)和化学成份(C、Si、Mn、P、S……)不同。对结构可靠性(安全性、耐久性)、以及施工中的可焊性、低温工作条件下的冷脆性等。其影响都是很大的,所以要求在结构验算时其材料的强度取值,当结构材料种类和性能符合原设计要求时,且原始资料充分可靠,应按原设计取值。不相符时,或材料已变质时,应采用实测试验数据,此时材料强度的标准值应按《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第4.0.4条规定确定。
钢结构设计规定,当构件表面温度超过150℃时,就要采取隔热措施,当构件温度大于或等于200℃时,就要按构件所处工作温度条件用试验方法确定材料的物理力学指标。
2、变形
结构构件在设计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值的限制,主要是从为了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包括:
(1)用户的安全感和美观;
(2)不损坏非结构构件;
(3)不超过结构能承受的变形;
(4)不使用途失效;
(5)不得有过度的振动和摇晃。
钢结构构件变形按表11.3评定等级标准。
3、评定等级分为A、B、C、D四级,按承载能力(包括构造和连接)、变形、偏差三个子项评定等级,并以承载能力(包括构造和连接)为主确定该项目的评定等级:
(1)当变形、偏差比承载能力(包括构造和连接)相差不大于一级时,以承载能力
(包括构造和连接)的等级作为该项目的评定等级;
(2)当变形,偏差比承载能力(包括构造和连接)低二级时,按承载能力(包括构
造和连接)的等级降低一级作为该项目的评定等级;
(3)遇到其他情况时,可根据上述原则综合判断、评定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