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优质供应
详细内容
在宋、元及明初,中国的家具用的是榆木、松木、榉木、楠木等中等硬度的原材料,和当今欧美家具的用材相似。自从郑和带回了诸如黄花梨、鸡翅木和铁刀木之类的红木,一些能工巧匠用这些木质坚硬、细腻、纹理好的红木,制造出较前代更坚固、更美观、更实用的家具,明清家具制造业由此空前繁荣。
据考证,郑和下西洋还促进了明清红木家具地域风格的形成。苏州原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红木亦由苏州上岸,从传世家具实物以及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到,明式家具的产生和发展以苏州为中心,到清代前期,明式硬木家具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生产,但只有苏州的风格特点和工艺技术*具底蕴,*负盛名。 明式家具以黄花梨木为主,其次为紫檀、榉木和楠木,还有相当数量的雕漆、彩漆和大漆嵌螺钿家具。产地主要有苏州的木制家具,北京的雕漆、彩漆家具,山西的黑漆嵌螺钿家具等,艺术水平很高。清式家具以紫檀木为主,其次为黄花黎木、花梨木、酸枝木等,漆饰家具也占相当数量。此外还有一部分外国家具,其中大部分是日本家具。清代家具在科学性方面稍逊于明式,但在装饰性方面却高于明式,从而形成独特的清式风格。清代晚期家具,通常指道光朝以后所制的家具,多呆板臃肿,几乎谈不上特别的艺术性,是过分追求繁缛装饰而走到极端的结果。 明清古典红木家具的名贵,贵在原木的珍稀,更贵在巧夺天工的工艺。德国学者古斯塔夫·艾克在《中国花梨木家具图考》中总结红木家具工艺的三条基本法则是:非绝对必要不用木销钉;在能避免处尽可能不用胶粘;任何地方都不用旋制,即不用任何铁钉和胶粘剂。红木家具造型和工艺中明显的民族性是收藏和投资的价值所在,红木家具被称为人文家具、艺术家具。
很多所谓的红木家具不是按照传统的工艺,以严格的比例尺寸和卯榫结构来制作,而用胶水粘贴和金属连接,过上五六年,木头和金属就会互相排斥分离。现在很多买家带着吸铁石去检测红木家具,因为用考究的工艺做出来的红木家具不会有全红木家具"比"部分红木家具"贵1.5倍左右是正常的。对"孪生"红木家具而言,用材比例的不同,也将直接影响售价,但这点往往由于"无法用肉眼和经验辨别"而被消费者忽略。居然之家红木大会堂专家团提示消费者,2012年8月1日出台的国家级强制标准《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GB28010-2011)中规定,商家必须明示每件红木家具的用材名称以及该用材的比例。因此,消费者购买时应让商家在合同中标明是"全红木家具",还是"部分红木家具",并提供相应的材料检测报告。其实,"全红木"和"部分红木"是两种原材料存在比例的标准,全红木家具指产品所有木制品部分,除镜子、托板和衬条外,都必须采用红木心材制作;部分红木家具则指产品外表目视部位必须使用红木心材制作,内部和隐藏部位可使用不超过1/10的边材(与心材属同类树种,但位于心材与树皮之间质量略低的木材)。铁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