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优质供应
详细内容
温州网讯 好酒不怕巷子深。在乐清蒲岐古镇北门外一处狭窄深僻的巷弄里,由当地71岁的卢瓯武先生创办的古城居博物馆,成了一个热门的文化景点。
博物馆自2012年春主体展厅木雕古城浮雕展出以来,经过卢瓯武几年的经营,已经从原来的一个展厅增加到目前的10个展厅。进入展馆,虽说里面的空间显得逼仄,但藏品琳琅满目,从木雕到石器件,从纺织品到书画等等,让人目不暇接。
捡拾起散落于岁月长河里的古镇珍贵乡土历史文化
乐清蒲岐古城的久远历史,远近的人们久有所闻,一些故事、传说大家耳熟能详。
据当地地方史料记载,约5000年前,蒲岐从东海岐海中上升为陆地,就有先民在此间谋生。人们在这里聚落村居,距今至少有2000多年历史。据载,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蒲城先人建造蒲城土城。到了明朝洪武二十(1387)年,因倭冦屡犯我国东西沿海,信国公汤和将蒲岐城作为抗倭防寇要塞,奏请朝廷设千户所于此,并在原城基础上扩展加固。
卢瓯武根据调查结合有关资料了解到,蒲岐古城后来的规制,建成周六百丈,高二丈二尺,厚二丈,城垛750个的菱形之城,并筑有东、西、南、北四门,每门附建瓮城和吊桥、水门、瞭望台等。
当年,蒲岐城作为军事要地,据记载驻军有1000余人。这些军士来自东南沿海及内地省份,带来不同的民俗风情,为古镇的年节活动增添了丰富的内涵和多样性,产生了色彩斑斓的乡土文化,形成古城特有的文化之根。老卢的记忆中,儿时过年过节时丰富多彩的地方民俗活动,如抬阁、秋千、滚龙、闹琼花、放焰火、笑戏老鼠嫁囡、打倭儿炮等等,还历历在目……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蒲岐人的这些乡土民俗文化活动已然成为一种美好的记忆。尤其是近年来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旧时的城墙、街巷、小桥流水、古井老宅等等,一切都在加快消失。生于斯长于斯的卢瓯武觉得,一定要做点什么,捡拾起散落于岁月长河里的古镇珍贵乡土历史文化。
“原来的蒲岐古城就是这样的,做得真像!”
2005年春节之际,年届花甲的卢瓯武萌生了通过模型形式,还原古城面目,并以此为主体,全面开展蒲岐乡土历史文化挖掘,使之传于后世的设想。于是,这位平素从事模具制作、担任乐清市模具协会会长的长者,开始转变工作方向,着手去排摸蒲岐古城的“身段”。
然而设想容易实施难,世易时逝,沧桑巨变,真实的蒲岐古城面目到底是什么样的?卢瓯武凭自己儿时的依稀记忆为“向导”,开始对蒲岐古镇作全面“探究”——他一有空就拿着大卷尺,怀揣纸笔,对古城的道路、城门、民居、河流作认真测量,对古城中的物象如水井、池塘、树木、庙宇等详细记录。为保证制作古城模型的准确性,一大把年纪的老卢虚心请教他人。像当地北门有一位被人称为“蒲岐民俗百晓”“蒲岐活字典”的百岁老人臧旺乃,就成了老卢聘请的顾问。据老卢介绍,臧老先生对蒲岐古城规制面貌明了于心,他从古城模型设计到橡皮泥初样定稿的三年中,臧老先生不少于30次亲临现场细心指导,还讲述地方乡土掌故,使老卢受益匪浅。在做这项基础工作期间,老卢走访了100多次了解古城历史的老人、文化学者,挖掘到历史尘烟里的古城地理方位、人文资料。
2010年春节,卢瓯武从广州买来100斤的彩色橡皮泥,凭借多年来对蒲岐古城的踏勘探访掌握的信息数据,着手对当年周长600丈,面积400多亩的古城作微缩模型制作。
2011年上半年,卢瓯武自己拿出大笔资金,赴全国木雕之乡、我省的东阳市,找到国家级木雕大师等十几位雕刻艺人,按照古城模型进行集体雕刻创作。到2012年春,一座长2.8米,宽2.4米,重达800公斤的巨型红木《蒲岐古城图》浮雕全面完工。在这个木雕巨制里,蒲岐古城历史文化记忆完整而清晰,卢瓯武举例说,像原来古城里所建的19个庙宇、18个宗祠、400多幢古民居等等,在这里一一得到展示。特别是古城格局的三大特色:十字街、三环形巡逻道和周全的排水系统,都得到完整体现。当时指导设计的臧旺乃老人看了后兴奋不已地说:“原来的蒲岐古城就是这样的,做得真像!”
木雕古城图展出后,卢瓯武又花了3万多元,到湖南长沙请来专业测绘单位人员,来蒲岐开展地形和建筑测绘,以1:1370的比例,制作成《蒲岐明代山海沙盘》,陈列在红木浮雕《蒲岐古城图》展厅,使古城形象和山川形胜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