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档案
- 会员类型:免费会员
- 工商认证: 【未认证】
- 最后认证时间:
- 法人:
- 注册号:
- 企业类型:生产商
- 注册资金:人民币万
联系我们
联系人:吴德剑
技术文章
中药煮散剂
煮散起于先秦,兴于汉代,盛于唐宋,衰于明清,在祖医药学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药煮散的鼎盛时期则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方剂788 个,其中汤剂方采用煮散法68 个;散剂方采用煮散法132 个; 其他如丸、丹和饮剂,亦有采用散剂型者;总计采用煮散方剂237 个,占总方的30%。如银翘散,六散、藿香正气散,防风通圣散,玉屏风散等诸多经典煮散直流传至。
煮散剂的主要优点:溶出率高,用药量少。在节约用药同时,并不减低药效。
下表中水溶性浸出物结果表明煮散剂的水溶性浸出率明显高于汤剂;袋泡剂的水溶性浸出率较接近于汤剂。研究表明,历代煮散常用量少为3g/次,多为20g/次,少大于21g/次,78% 多在9-15g/次之间。
|
| 水浸出率(%) | 相当于汤剂 |
甘草 | 汤剂 | 18.86 | 1 |
煮散 | 30.36 | 1.61 | |
袋泡剂 | 17.16 | 0.91 | |
黄岑 | 汤剂 | 18.94 | 1 |
煮散 | 34.66 | 1.83 | |
袋泡剂 | 17.05 | 0.90 |
表2 主要成分煎出率比较
项目 | 葛根素 | 黄岑甘 | 小檗碱 |
传统饮片煎出率(%) | 35.48 | 33.96 | 35.46 |
煮散煎出率(%) | 92.81 | 67.89 | 80.09 |
相差倍数 | 2.62 | 2.00 | 2.26 |
煮散用药量较汤剂为少,而应用方法和剂型性质与汤剂样,所以在临证应用上仍可充分发挥汤剂处方、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特色。煮散既保持了传统剂所有特性,又以其特有的节省药材、煎煮时间短、有效成分煎出率高等优势运用于临床。
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中医诊疗设备——中药煎煮壶及中药茶盒,是煮散剂的现代化设备和技术。中药煎煮壶利用萃取技术2分钟出汤,5倍浓缩。根据广州中医药大学检测报告显示,使用中药煎煮壶提取出来的药材有效成分是普通水煎煮的5倍以上。中药煎煮壶煮散剂既节省了时间,大大提高有效组分的溶出率,又保持了饮片合煎共煮的传统。
中药茶盒的药量为煮散剂的常用有效剂量。研究表明,历代煮散常用量少为3g/次,多为20g/次,少大于21g/次,78% 多在9-15g/次之间(如银翘散18克,六散6-9克,防风通圣散15克,玉屏风散9克)。中药茶盒的药量在9-15克之间,为煮散的常用有效剂量。煮散,由于药物单位面积小,煎煮时与水的接触面积增大,所以药物的有效成分比较容易溶出,虽然用药量较少,但可以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取得与饮片汤剂相同的效果。中药茶盒煮散处方多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经典古籍,直沿用至,安全有效。
综上所述,中药煎煮壶是煮散剂的现代化设备和技术,节省了时间,提高了饮片析出率,符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的要求;而且仍然保持了传统的处方、传统的剂量和传统的剂型。中药煎煮壶及中药茶盒这家项目是传统煮散剂在设备上的现代创新!
原创作者:东莞市誉辉模具钢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