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优质供应
详细内容
由于文章直接放资源容易被删除……
关注微信公众号:【淘喵电影】
关注后进入影院搜:片名,在线免费观看
亲测有效,赶紧关注吧~
关注《淘喵电影》,从此追剧不是梦~
===============================
沪剧电影《挑山女人》获得第32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佳戏曲片奖”
图说:华雯在颁奖典礼现场 图
第32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各奖项今晚揭晓,由上海宝山沪剧团提供的沪剧电影《挑山女人》在六部获得提名奖影片中脱颖而出,摘得“*佳戏曲片奖”。宝山沪剧团团长、该剧主创兼主演华雯感慨:“感谢评委会颁给我们这个大奖,我想这个奖也是颁给全天下无私奉献的母亲们。”
沪剧是上海的地方戏,宝山沪剧团是一个*基层的区级剧团,而《挑山女人》中的王美英是一个小人物。这部影片通过大屏幕,讴歌了中国人民坚韧不拔的大时代精神,“挑山精神”不但感动了许许多多的观众,也同样激励着沪剧人一路前行。
当所有辛勤的汗水都化作了幸福的泪水,华雯激动道:“我们为自己自豪,也为沪剧喝彩。也借此次机会致敬戏剧舞台奋斗着的同仁们,相信中国戏剧的明天会更美好!”
图说:获奖证书 图
电影《挑山女人》取材于真人真事,故事的原型汪美红是安徽休宁县齐云山脚下的一位普通农村妇女。这位安徽齐云山的女挑夫,17年来,风雨无阻,艰难攀爬近20万公里陡峭山路,往返近6000多个来回,磨破140多双解放鞋,使断70多根扁担,用坚强而伟大的母爱,独自把一双龙凤胎儿女“挑”进两所省重点大学。
影片传递出的是坚韧不屈的顽强精神和满满的正能量。不同于传统戏曲电影的照搬实录的表现手法,《挑山女人》在充分尊重舞台原作,尽可能保留戏曲演出的经典段落和唱段的同时,还将以纪录片的形式穿插该剧的创作过程。
“从首次踏上齐云山,循着女挑夫汪美红的脚步,到将她不凡的人生经历一步步搬上舞台、扮上银幕,我无数次被这位伟大的母亲、坚韧的女人所打动。如今《挑山女人》不仅赢得了剧场里观众的眼泪和共鸣,也感动着大银幕前的观众,‘挑山现象’也让沪剧的全国影响力攀至新的高峰。”华雯感慨:“希望通过电影《挑山女人》传递的精神能让正能量的‘上海声音’传递得更远。”
《挑山女人》获金鸡*佳戏曲片奖,实现沪剧零突破
去年10月,沪剧电影《挑山女人》在上海影城首映之际,包括华雯在内,没人想到它会在一年后获此殊荣。就像这部沪剧的舞台剧,在8年前首演之际,没人想到它会囊括中国舞台艺术界的所有荣誉,并成为当代戏曲舞台现实主义题材的经典之作。
澎湃新闻记者联系上华雯时,她正在回上海的高铁上,她笑说,从昨晚开始,自己的手机就没有停过,基本被打爆,方方面面的人士都发来祝贺,大家都为这部上海的作品获奖感到高兴。
“我真的自己也没想到会得奖。毕竟这次金鸡奖竞争尤其激烈,有20多部作品入围参与评奖,很多戏曲艺术家都有作品拍摄成电影,上海就有3部作品参与评选。前两天我们进入了6部作品的提名,我已经感到非常满足。”华雯说,“颁奖典礼宣布的那一刻,我完全意外,但也觉得非常高兴。”
“获得金鸡奖的含金量不言而喻,一部现实题材作品、一出农村的戏、一个区级小团所爆发出的能量。”在获奖后,电影的制片、也是伴随这部舞台剧一路走来的许霈霖感慨说:“前段时间在西班牙圣塞电影节上,电影放映会结束后引来的全场掌声,证明世界上真正的爱与美是相通的。”
华雯
《挑山女人》是中国部彩色沪语电影,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首部现实题材戏曲影片。在此之前,沪剧历史上只有《星星之火》和《罗汉钱》两部作品被拍摄成黑白电影,并成为剧种经典。
在此之前,由宝山沪剧团创作的沪剧《挑山女人》已经在全国范围引起了广泛的影响,自2012年10月26日首演至今,荣获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等在内的18个重要奖项。7年来演出了270场,演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并被豫剧、壮剧、蒲剧等地方剧种移植,创造了让人瞩目的现象级作品。
该剧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单身母亲王美英当挑山工抚养双目失明的残疾儿和一对龙凤胎。17年里磨破140多双解放鞋,挑断70多条扁担,终于用柔弱的双肩将孩子们抚养成人的故事。
该剧主演华雯也因为成功出演这部作品,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和文华表演奖。而电影《挑山女人》的拍摄,也是“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奖演员优秀剧目数字电影工程”入选项目。这是沪剧暌违大银幕近60年后首度回归,也是一次沪剧用现代传播手段走向全国的成功尝试,“挑山女人”站上大银幕,承载着几代沪剧人的期望。
《挑山女人》剧照
对于这部电影能够获奖,华雯表示,她特别要感谢的是导演汪灏,因为他并没有照搬舞台剧创作,也没有把作品拍摄成一部舞台纪录片,而是用电影的手法拍摄了这部作品。“为了这部电影,汪灏导演可以说是呕心沥血,动足了脑筋。”
在这部沪剧电影《挑山女人》中,既不同于传统戏曲电影故事片式的拍摄手法,也不同于舞台剧目现场直播式的复刻记录,导演汪灏采用了虚实相间、故事与纪实并重的手法。同时充分尊重舞台原作,尽可能保留戏曲演出的经典段落和唱段。
尤其特别的是,电影还加入了华雯作为艺术家和原型人物之间的某种对话和映照,比舞台剧有了更多一层思考。
影片中,既能听到长达5分钟的沪剧赋子板“风雨过后艳阳天”,原汁原味的80多句唱词,字字锥心、声声催泪;也能够看到创排过程中的主演华雯,怎样挑着扁担,踏着原型汪美红的脚印,一步一挪地攀上齐云山的巅峰。
长年浸润于戏曲圈的汪灏熟悉戏曲程式化表演,而资深电视人的身份又让他对画面和镜头感很是敏锐,在他看来:“电影和戏曲本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很多戏曲电影都没能处理好两者的虚实关系,从而未能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在汪灏看来,“电影是实中有虚,而戏曲是虚中有实,戏曲电影的导演就应该找到一种途径让两者契合,互补长短,互相衬托,才是正道。虽然不可能将戏曲现场演出的全数保留,但也要实现美的化。”
华雯(左)和原型人物汪美红(中)
该片去年首映后,包括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在内的众多专家都提到,沪剧电影《挑山女人》是一部标志性的作品,在戏曲写意和电影写实的关系上,有着成功的探索和尝试。未来,电影将为沪剧进行世界性的推广提供条件。
仲呈祥提到,这部电影有着作为电影独立存在的价值,它不能取代舞台剧,也不依附于舞台剧。电影做到了纪实美学和电影美学的结缘互补,也把戏曲的优势和电影的优势都保留了。
上海宝山沪剧艺术传承中心作为一个仅有17个在编人员、剧团固定人员仅25人的基层小剧团,在《挑山女人》多年的创排和打磨过程中,也体现出坚韧的“挑山精神”。主创人员多次赴齐云山深入生活,与原型汪美红同吃同住,剧本几易其稿,*终创作了这部被赞为“直面人生、直通人情、直抵人心的好作品”。而为了拍摄电影,剧组再上齐云山拜访了汪美红。
剧组在齐云山拍摄实景
作为宝山沪剧团的团长,华雯说:“《挑山女人》是一出经过多年打磨的作品,这部剧演了将近8年,全剧组每个人都对这部作品深入骨髓、刻骨铭心。所以有人说我们在电影镜头面前自然,其实也和舞台上滚了8年有关系。”
她回忆那年夏天拍摄电影的日子,为了节省成本加紧拍摄,她和剧组很多人72小时没有回家没有睡觉,“我们的总成本有限,摄影棚一天就是十几万,我们制片人都是在边上掐着时间敲钟,甚至和导演起争执。但*后我们还是精益求精,比原计划多用了5天完成了拍摄。”
在上海首映后,《挑山女人》此后又赴美展映,获得第14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并参与了西班牙、印度等世界各地电影节。
此次《挑山女人》代表上海在金鸡奖上实现一种新突破,而对于这个剧种这个剧团而言,电影也将让更多人了解沪剧、了解“上海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