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档案
- 会员类型:免费会员
- 工商认证: 【未认证】
- 最后认证时间:
- 法人:
- 注册号:
- 企业类型:个体商户
- 注册资金:人民币万
联系我们
联系人:王先生
热门标签
技术文章
折叠屏手机市场拓展的新契机——碳纳米点|前沿应用
编辑:Sophie
前不久,华为折叠屏手机Mate X亮相,售价16999元;紧接着,TCL在外国媒体上展示自主研发的三折屏幕手机;很快,三星发布折叠屏手机Galaxy Fold,售价约14200元……
厂商扎堆发布,但因为高价,折叠屏手机的春天依然没有到来。
影响折叠屏手机的制作成本中,除了适配折叠屏的软件研发成本外,制作显示屏原料成本也是一大影响因素。常见的显示屏主要利用发光二管显示技术,使用较为昂贵的硅制造,且需要相当复杂的优化过程。
那么能否有一种造价较低且性能优良的材料来代替昂贵的硅呢?这就不得不提今日的话题主角——碳纳米点。
碳纳米点折叠屏手机大放异彩的关键
碳纳米点是由碳形成的微小颗粒,经过适当的表面处理就能辐射出很强的荧光,且荧光颜色可调谐。
其可贵之处在于,科学家可以利用各种材料制造碳纳米点, 如块状炭、碳水化合物、生物质等,且碳纳米点的制造成本很低。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尝试利用碳纳米点作为制备有机发光二管(OLEDs)的发光组件。
基于OLEDs制备的显示屏柔韧性好可弯曲,且相较于LED屏幕更为轻薄、清晰、亮度高色彩鲜艳,且发光效率也更高。市面上常见的曲面电视就是OLED显示屏的应用案例。
可以想见,将这种OLEDs制备的显示屏应用于手机屏制作,降低手机生产成本,或许会为折叠屏手机市场的拓展带来新契机。
碳纳米点的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照片
机遇与挑战并存攻克技术难关刻不容缓
利用碳纳米点制备OLEDs虽然有种种优势,但其耐久性及对环境的敏感性一直是一个障碍。这也是肯塔基大学化学系副教授金斗允(Doo-Young Kim)博士的主要研究工作。
金斗允博士
肯塔基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为克服这些技术难点,金博士选择先从基础研究做起,使用HORIBA FluoroMax荧光光谱仪的扩展版来研究碳纳米点。利用FluoroMax+荧光光谱仪测定碳纳米点超宽光谱范围内(从可见到近红外)的稳态荧光强度,并通过测定量子产率来准确测定其荧光效率。另外,FluoroMax荧光光谱仪的时间相关单光子计数 (TCSPC) 单元可以测量碳纳米点的时间分辨荧光寿命。
金博士通过分析这些检测结果,研究碳纳米点的结构对其功能和特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改变碳纳米点的结构和尺寸来解决OLED显示屏的耐久性和对环境敏感性问题。
金斗允博士研究实验室中的 FluoroMax-C单元
全新OLED屏值得期待
作为一种显示技术,OLED早已进入商业应用,如POS机、复印机、ATM机、车站和机场等场所的广告投放屏等。三星、LG、飞利浦等企业的中设备已经在使用OLED,但他们依然在继续寻找性能更好、成本更低的OLED制备新材料。
金博士和他的同事们非常乐观地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基于碳纳米点的可折叠OLED显示屏将会上市,它们更耐用、更美观、色彩也更明亮。
让我们也一起小小期待一下吧。
注:如果您对本报道的研究方法感兴趣,希望联系作者,或者想对本研究光谱测试方法一探究竟,欢迎点击“阅读原文”留言,我们的应用专家将乐于为您提供解答服务。
今日话题
今日文章为大家分享了荧光碳纳米点在显示屏领域巨大应用,其实除显示屏领域外,生物医学化学中碳纳米点的研究也十分广泛。您正在从事的研究和碳纳米点有关吗?不如跟大家留言分享一下吧~
我们会在下次前沿应用专栏中将您的研究分享给大家,本文发出后3个工作日内留言获赞多的读者我们还将送出星巴克咖啡券一份哦。?
>>>>
点击查看更多往期精彩文章
拉曼与统计分析神助攻,复旦破译PM2.5重要成分 | 前沿用户报道
清华大学魏飞团队实现一步法制备纯度99.9999%半导体碳纳米管阵列
严峻环境下的自救——探寻端气候下的生命存续 | 前沿应用【上篇】
发现生命的轨迹——化石中的碳元素分析 | 前沿应用
地底深处的生命探索——矿物中的化学反应分析 | 前沿应用【下篇】
复旦巧用增强拉曼“识”雾霾 | 前沿用户报道
瞪你一眼,就能“看透”你 | 用户动态
青岛能源所实现毫秒级单细胞拉曼分选,"后液滴"设计功不可没|前沿用户报道
1+1≥3,AFM-Raman 材料表征新技术!——附新相关论文
>>>>
HORIBA科学仪器事业部
HORIBA Scientific 致力于为科研及工业用户提供的检测和分析工具及解决方案,如:光学光谱、分子光谱、元素分析、材料表征及表面分析等检测技术,旗下Jobin Yvon光谱技术品牌创立于1819年,距今已有200年历史。
如今,HORIBA 的高品质科学仪器已经成为科研、各行业研发及质量控制的,之后我们也将持续专注科研领域,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原创作者:HORIBA科学仪器事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