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档案
- 会员类型:免费会员
- 工商认证: 【未认证】
- 最后认证时间:
- 法人:
- 注册号:
- 企业类型:生产商
- 注册资金:人民币万
联系我们
联系人:陈曦
热门标签
技术文章
API-1泵吸式自动进样器使用说明书
点击次数:517 发布时间:2009/5/19 21:57:49
API-1泵吸式自动进样器 使用说明书
一、简介及特点
1. 简介
在分光光度法分析测试中,向比色皿中加注溶液及比色皿的清洗是很费时的工作。为了提高测试工作效率,我们开发了“泵吸式自动进样器”。使用该自动进样器无需将比色皿从仪器中取出即可完成对比色皿注入样品,排出样品及比色皿的清洗等多项工作,从而大大地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测试工作效率。
2. 特点
l 双排LED数码显示分别显示系统的压力和进样定时时间。
l 系统压力由0~82Kpa连续可调和显示。
l 受控的真空泵工作在断续状态以维持系统中压力可调和稳定。
l 可选配有进样/控制一体的操作手柄。
l 真空泵、集液瓶、控制箱的一体小巧设计更方便使用。
l 集液瓶中废液装满时自动停泵并给出灯闪信号。
3. 结构及原理
API-1与特制比色皿组成泵吸式自动进样系统。(见图一)
特制的比色皿是由一个密封的石英比色皿及导管组成。进入比色皿中的导管有三条,分别为“进液管”、“吸液管”和“排液管”。其中“进液管的另一端可以插入样品瓶中吸取样品到比色皿中以备测试,也可以插入到清洗液中抽取液体对比色皿进行清洗。
集液瓶有两个口,一个口与三通阀相连并通过它吸收废液,另一个口与真空泵相连,当真空泵工作时便会在集液瓶中产生负压。
真空泵是一个可调节的恒压泵,它可以使集液瓶中的负压维持在操作人员所希望的压力上。加大负压将会使吸液管吸入的液体速度加快,反之则减慢,故通过控制负压的大小可以控制吸入样品或清洗液的速度。
双通阀A的通与断及通与断的时间则受“进样”按键和定时电路控制,其定时时间可由仪器面板上的按键设定。三通阀仅受仪器面板上“排液”按键的控制。
进样:双通阀A打开,三通阀B转到将A阀与出液管相通的位置,此时在集液瓶内的负压吸引下,样品溶液将通过“进液管”进入比色皿,随着样品溶液的积累,样品溶液液位达到“吸液管”口时,多余的样品溶液将通过“吸液管”,A阀和B阀进入到集液瓶中。此时,关闭双向阀,样品溶液则停止流动,这时比色皿中已充满样品溶液,通过分光光度仪的操作可进行比色分析。比色后关断双通阀,将三通阀转到“排液管”与“出液管”相通,并将“进液口”移出样品溶液。此时比色皿中的样品溶液将通过排液管排到集液瓶中。
比色皿清洗:
继续保持“排液管”与“出液管”相通状态,并将“进液口”插入到清洗液中,则清洗液将通过“进液管”进入比色皿中进行清洗,并通过“排液管”排放到集液瓶中。
二、主机技术指标
Ø 压力范围:0~82Kpa连续可调
Ø 压力显示:2位LED数字显示
Ø 压力数字显示误差:优于±5Kpa
Ø 压力稳定度优于5Kpa
Ø 泵流量:8L/每分钟
Ø 定时范围:0.1~99.9秒
Ø 定时显示:3位LED数字显示
Ø 定时设定增减量:0.1秒
Ø 外形尺寸:主机(mm) 180H×94W×260D
Ø 电压:AC220V±10 50~60Hz
Ø 功耗:约30VA
Ø 重量:
Ø 工作环境:室内使用
Ø 工作环境温度 0℃~40℃
Ø 湿度:85% RH
Ø 存贮及运输温度:-10℃~70℃
三、安装及系统密闭性检验
1. 安装(参看图二)
1.1 用M4×6螺丝将仪器的集液瓶盒与主机拧紧。
1.2 将随机带的∮4mm×200mm的两条胶管一端分别与主机左侧的出液管接口和真空泵接口相连,另一端分别与集液瓶上的两个管路接口相连(不用区分)。将随机带的信号线分别与主机左侧的“液位探测器接口”和集液瓶上的电信号接口相连。
注意:安装胶管时需用力将胶管插入到接口中,深度约12mm,否则将可能漏液或漏气。
1.3 将集液瓶放入集液瓶盒中,并将盖拧紧。
1.4 将随机带的两条∮4mm×600mm的胶管的一端分别与仪器面板上的“吸液口”与“排液口”相连,另一端与“分光光度计”中的比色皿的“吸液管口”和“排液管口”连接。
1.5 将电源线的一端插入主机背面的电源线孔中,另一端插入到电源插座中。
注意:为防止触电,一定要确认电源插座中的中心线可靠接地。
2. 负液系统密闭性检验 (参看图三)
系统整体检验
2.1 旋转“负压调节”旋钮到75Kpa。
2.2 将主机的电源开关接通,负压显示窗和定时时间显示窗应显示数字。此时应能听到机内真空泵的工作声音,注意观察“负压显示”窗中的数字应逐渐变大,这表示系统内的负压在逐渐升高。一定时间后当显示数字达到75Kpa左右时机内的泵停止工作。此后泵将会处于“断续”工作状态以使系统中的负压维持在75Kpa左右。
注意:如果3~5分钟内“负压显示”的值不能达到75Kpa左右,则可能是系统中有漏气的部位。请检查每一个管路与接口是否连接可靠,瓶盖是否与瓶口拧紧。
3. 旋转“负压调节”旋钮到所需要的负压值(通常为25Kpa~35Kpa之间)如35Kpa以备使用。
四、操作说明:(参看图三)
本仪器面板上有“进样”和“排液”两个按钮开关,它们分别控制仪器内部双通阀A和三通阀B。在不工作期间,“A阀”是“不通”状态,“B阀”是将“A阀连接到集液瓶”的状态。“进样”按键是一个受定时电路控制的具锁按钮开关。当该开关按下时“双通阀A”导通,此时如果“进液管”的“进液口”端插入样品溶液中,溶液开始在负压的作用下通过进液管进入比色皿,直到定时时间结束。此时比色皿中的溶液处于静止状态,可通过分光光度计的操作进行比色分析。
注:装满比色明后多余的溶液会通过“吸液管”、双通阀A、三通阀B进入到集液瓶中。改变进样定时器的定时设定将控制吸入溶液的多少。同样的进样定时时间下如果将负压的压力调高则会加大进样量,反之将减少进液量。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合适的进样定时时间以保证即可将比色皿装满溶液又不致太多地吸入溶液。
比色后将“进液管”的“进液口”端移出溶剂并按下“排液”按键。该按键是一个不具锁的按键,他将控制“三通阀”B转向“排液管”,在负压的作用下比色皿中的溶液由管口位于比色皿底部的“排液管”吸入经过“三通阀”B流入到集液瓶中。当排空比色皿中的溶液后即可释放“排液”按键,“三通阀”B又会转向双通阀A。由于此时双通阀处于关断状态所以仪器也处于静止状态。
当需要清洗比色皿时可将“进液管”的“进液口”端插入清洗液中并按下“排液”按键,则清洗液对比色皿进行清洗后通过“三通阀”B流入集液瓶。当经过一定时间的冲洗后释放该按键则结束清洗。
仪器的维护
1. 集液瓶中液位过高保护:
在集液瓶的瓶盖有两个探测电极,当集液瓶中的废液液位到达两个电极时,仪器将限制内部泵的开启。此时如果操作人员即便还在进行吸液,则集液瓶中的液位还会继续升高,但由于泵已经停止工作,随着溶液继续流入集液瓶,瓶中的负压将会迅速下降到不足以继续将溶液吸入的压力。这种设计使得溶液不会被吸入到泵中造成泵的损坏。
2. 集液瓶中废液的清理:
拧开集液瓶的瓶盖,小心将集液瓶中的废液倒掉,用清水冲洗干净集液瓶,重新将瓶盖拧紧后妥善放入到集液瓶盒中以备使用。
3. 胶管更换:
当使用一段时间胶管老化需要更换时,可用一只手的两个手指压下需更换胶管的“快速接头”上的蓝色塑料边,用另一只手将胶管拔出,并将新的同口径的胶管直接插入到该“快速接头”中约12mm即可。
4. 保险管的更换
在确定电源供给正常时打开本仪器的电源开关,如无任何数码管或指示灯闪亮则可能是仪器的保险管烧断。此时可按下列步骤更换保险管。
(1) 关断本仪器的电源开关并将电源线从“电源线接口”中拔出以防操作人员触电。
(2) 使用小号“一字”形螺丝刀在“电源线接口”中部的“保险管盒”小心撬出。
(3) 将“正在使用的保险管”去除,并将“备用保险管”取出并换到“正在使用的保险管”的位置。
(4) 将“保险管盒”插入到“电源线接口”处的相应槽中。
(5) 将电源线插入“电源线插口”中。
(6) 打开本仪器的电源开关并观察仪器是否工作正常。
注1:如仪器还不能正常工作,则需请专业维修人员来做进一步检查,也可与经销商或生产商取得联系。
注2:保险管型号为∮5× 20mm长3A保险管。
故障排除:
状况 | 原因 | 解决方法 |
泵一直在工作但负压显示数值不能达到所设定的负压值 | 系统中有漏气的地方 | 检查所有胶管与“快速接头”的连接是否可靠;检查瓶盖与瓶口间是否有异物;检查瓶盖是否拧紧 |
负压显示数值达到所设定的值但不能将溶液吸入到比色皿中 | 液体管路有堵塞,尤其是进样口 | 检察管路和进样口 |
开机后无任何指示灯或数码亮 | 可能是保险丝烧断 | 在确认外部电源插座供电没有问题时请更换本仪器的保险管 |
负压显示的数值没有达到设定的值,但又听不到泵工作的声音 | 可能是集液瓶中的废液液位过高,系统进入保护状态 | 观察集液瓶中的液位是否到达液位探测电极,如果到达请将集液瓶中的废液倒掉 |
上述故障无法排除时请与我公司联系。
装箱单:
1. 主机 1台
2. 2000mL集液瓶 1只
3. 集液瓶盖 1只
4. 不锈钢双集液瓶托盘 1只
5. ∮4mm× 200mm长胶管 2条
6. ∮4mm× 800mm长胶管 2条
7. 两芯信号电线 1条
8. 电源线 1条
9. 带有编号的合格证 1个
10. 说明书(内附保修卡) 1本
产品保修及维修说明:
1. 本仪器自购买日起一年内享有免费维修服务。
下列情况除外:
a. 未出示保修卡
b. 非正常使用情况下造成的损坏
c. 由于天然不可抗之灾害造成的损坏
2. 超过保修期限的维修及非保修服务范围内的维修,公司将收取材料费及邮费。
用户需要保修或维修服务时请与指定的经销商或我公司联系。
原创作者:天津奥特赛恩斯仪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