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止和控制海水污染,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其他海洋资源,有利于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从1998年7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3097-82。 本标准在下列内容和章节有所改变: - 3.1(海水水质分类,由三类改四类); - 3.2(补充和调整了污染物项目); - 4.1(增加了海水水质监测样品的采集、贮存、运输和预处理的规定); - 4.2(增加了海水水质分析方法)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和国家海洋局共同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CD 551463 海 水 水 质 标 准 GB 3097-1997 Sea water quality standard 代替 GB3097-82 1 主题内容与标准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海域各类使用功能的水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海域。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含条文,在本标准中被引用即构成本标准的条文,与本标准同效。 GB12763.4-91 海洋调查规范 海水化学要素观测 HY 003-91 海洋监测规范 GB12763.2-91 海洋调查规范 海洋水文观测 GB7467-87 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7485-87 水质 总砷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GB11910-89 水质 镍的测定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GB11912-89 水质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 13192-91 水质 有机磷农药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 11895-89 水质 苯并(a)芘的测定 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当上述标准被修订时,应使用其*新版本。 3海水水质分类与标准 3.1海水水质分类 按照海域的不同使用功能和保护目标,海水水质分为四类: 类 适用于海洋渔业水域,海上自然保护区和珍稀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区。 第二类 适用于水产养殖区,海水浴场,人体直接接触海水的海上运动或娱乐区,以及与人类食用直接有关的工业用水区。 第三类 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滨海风景旅游区。 第四类 适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开发作业区。 3.2 海水水质标准 各类海水水质标准列于表1 表1 海水水质标准 mg/L 序号 | 项目 | 类 | 第二类 | 第三类 | 第四类 | 1 | 漂浮物质 | 海面不得出现油膜、浮沫和其他漂浮物质 | 海面无明显油膜、浮沫和其他漂浮物质 | 2 | 色、臭、味 | 海水不得有异色、异臭、异味 | 海水不得有令人厌恶和感到不快的色、臭、味 | 3 | 悬浮物质 | 人为增加的量≤10 | 人为增加的量≤100 | 人为增加的量≤150 | 4 | 大肠菌群≤ (个/L) | 10000 供人生食的贝类增养殖水质≤700 | - | 5 | 粪大肠菌群≤(个/L) | 2000 供人生食的贝类增养殖水质≤140 | - | 6 | 病原体 | 供人生食的贝类养殖水质不得含有病原体。 | 7 | 水温(℃) | 人为造成的海水温升夏季不超过当时当地1℃,其它季节不超过2℃ | 人为造成的海水温升不超过当时当地 4℃ | 8 | pH | 7.8~8.5 同时不超出该海域正常变动范围的0.2pH单位 | 6.8~8.8 同时不超出该海域正常变动范围的0.5pH单位 | 9 | 溶解氧> | 6 | 5 | 4 | 3 | 10 | 化学需氧量≤(COD) | 2 | 3 | 4 | 5 | 11 | 生化需氧量≤(BOD5) | 1 | 3 | 4 | 5 | 12 | 无机氮≤(以N计) | 0.20 | 0.30 | 0.40 | 0.50 | 13 | 非离子氨≤ (以N计) | 0.020 | 续表1 序号 | 项目 | 类 | 第二类 | 第三类 | 第四类 | 14 | 活性磷酸盐≤ (以P计) | 0.015 | 0.030 | 0.045 | 15 | 汞≤ | 0.00005 | 0.0002 | 0.0005 | 16 | 镉≤ | 0.001 | 0.005 | 0.010 | 17 | 铅≤ | 0.001 | 0.005 | 0.010 | 0.050 | 18 | 六价铬≤ | 0.005 | 0.010 | 0.020 | 0.050 | 19 | 总铬≤ | 0.05 | 0.10 | 0.20 | 0.50 | 20 | 砷≤ | 0.020 | 0.030 | 0.050 | 21 | 铜≤ | 0.005 | 0.010 | 0.050 | 22 | 锌≤ | 0.020 | 0.050 | 0.10 | 0.50 | 23 | 硒≤ | 0.010 | 0.020 | 0.050 | 24 | 镍≤ | 0.005 | 0.010 | 0.020 | 0.050 | 25 | 氰化物≤ | 0.005 | 0.10 | 0.20 | 26 | 硫化物≤ (以S计) | 0.02 | 0.05 | 0.10 | 0.25 | 27 | 挥发性酚≤ | 0.005 | 0.010 | 0.050 | 28 | 石油类≤ | 0.05 | 0.30 | 0.50 | 29 | 六六六≤ | 0.001 | 0.002 | 0.003 | 0.005 | 30 | 滴滴涕≤ | 0.00005 | 0.0001 | 31 | 马拉硫磷≤ | 0.0005 | 0.001 | 32 | 甲基对硫磷≤ | 0.0005 | 0.001 | 33 | 苯并(a)芘≤ (µg/L) | 0.0025 | 34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LAS计) | 0.03 | 0.10 | 35 | *放射 性核 素 (Bq/L) | 60Co | 0.03 | 90Sr | 4 | 106Rn | 0.2 | 134Cs | 0.6 | 137Cs | 0.7 | 4 海水水质监测 4.1 海水水质监测样品的采集、贮存、运输和预处理按GB12763.4-91和HY003-91的有关规定执行。 4.2 本标准各项目的监测,按表2的分析方法进行。 表2 海水水质分析方法 序号 | 项目 | 分析方法 | 检出限,mg/L | 引用标准 | 1 | 漂浮物质 | 目测法 | | | 2 | 色、臭、味 | 比色法 感官法 | | GB 12763.2-91 HY 003.4-91 | 3 | 悬浮物质 | 重量法 | 2 | HY 003.4-91 | 4 | 大肠菌群 | (1)发酵法(2)滤膜法 | | HY 003.9-91 | 5 | 粪大肠菌群 | (1)发酵法(2)滤膜法 | | HY 003.9-91 | 6 | 病 原 体 | (1)微孔滤膜吸附法1.a (2)沉淀病毒浓聚法1.a (3)透析法1.a | | | 7 | 水 温 | (1) 水温的铅直连续观测 (2) 标准层水温观测 | | GB 12763.2-91 GB 12763.2-91 | 8 | pH | (1) pH计电测法 (2) pH比色法 | | GB 12763.4-91 HY 003.4-91 | 9 | 溶解氧 | 碘量滴定法 | 0.042 | GB 12763.4-91 | 10 | 化学需氧量 (COD) | 碱性高锰酸钾法 | 0.15 | HY 003.4-91 | 11 | 生化需氧量 (BOD5) | 五日培养法 | | HY 003.4-91 | 12 | 无机氮2 (以N计) | 氮: (1) 靛酚蓝法 (2) 次溴酸钠氧化法 亚硝酸盐:重氮-偶氮法 硝酸盐:(1) 锌 - 镉还原法 (2) 铜镉柱还原法 | 0.7×10-3 0.4×10-3 0.3×10-3 0.7×10-3 0.6×10-3 | GB 12763.4-91 GB 12763.4-91 GB 12763.4-91 GB 12763.4-91 GB 12763.4-91 | 13 | 非离子氨3 (以N计) | 按附录B进行换算 | | 14 | 活性磷酸盐 (以P计) | (1) 抗坏血酸还原的磷钼兰法 (2) 磷钼兰萃取分光光度法 | 0.62×10-3 1.4×10-3 | GB 12763.4-91 HY 003.4-91 | 15 | 汞 | (1) 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 金捕集冷原子吸收光度法 | 0.0086×10-3 0.002×10-3 | HY 003.4-91 HY 003.4-91 | 16 | 镉 | (1)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 阳极溶出伏安法 (4)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 0.014×10-3 0.34×10-3 0.7×10-3 1.1×10-3 | HY 003.4-91 HY 003.4-91 HY 003.4-91 HY 003.4-91 | 17 | 铅 | (1)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 阳极溶出伏安法 (3)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 0.19×10-3 4.0×10-3 2.6×10-3 | HY 003.4-91 HY 003.4-91 HY 003.4-91 | 18 | 六价铬 |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 4.0×10-3 | GB 7467-87 | 续表2 序号 | 项目 | 分析方法 | 检出限,mg/L | 引用标准 | 19 | 总铬 | (1)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2)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1.2×10-3 0.91×10-3 | HY 003.4-91 HY 003.4-91 | 20 | 砷 | (1)砷化氢-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2)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 | 1.3×10-3 1.2×10-3 7.0×10-3 | HY 003.4-91 HY 003.4-91 GB 7485-87 | 21 | 铜 | (1)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 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钠分光光度法 (3) 阳极溶出伏安法 | 1.4×10-3 4.9×10-3 3.7×10-3 | HY 003.4-91 HY 003.4-91 HY 003.4-91 | 22 | 锌 | (1)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 阳极溶出伏安法 (3)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 16×10-3 6.4×10-3 9.2×10-3 | HY 003.4-91 HY 003.4-91 HY 003.4-91 | 23 | 硒 | (1) 荧光分光光度法 (2) 二氨基联苯胺分光光度法 (3)催化极谱法 | 0.73×10-3 1.5×10-3 0.14×10-3 | HY 003.4-91 HY 003.4-91 HY 003.4-91 | 24 | 镍 | (1)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2)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b (3)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 0.25 0.03×10-3 0.05 | GB 11910-89 GB 11912-89 | 25 | 氰化物 | (1) 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2) 吡啶-巴比土酸分光光度法 | 2.1×10-3 1.0×10-3 | HY 003.4-91 HY 003.4-91 | 26 | 硫化物 (以S计) | (1)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2)离子选择电极法 | 1.7×10-3 8.1×10-3 | HY 003.4-91 HY 003.4-91 | 27 | 挥发性酚 | 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 | 4.8×10-3 | HY 003.4-91 | 28 | 石油类 | (1)环已烷萃取荧光分光光度法 (2)紫外分光光度法 (3)重量法 | 9.2×10-3 60.5×10-30.2 | HY 003.4-91 HY 003.4-91 HY 003.4-91 | 29 | 六六六4 | 气相色谱法 | 1.1×10-3 | HY 003.4-91 | 30 | 滴滴涕4 | 气相色谱法 | 3.8×10-3 | HY 003.4-91 | 31 | 马拉硫磷 | 气相色谱法 | 0.64×10-3 | GB 13192-91 | 32 | 甲基对硫磷 | 气相色谱法 | 0.42×10-3 | GB 13192-91 | 33 | 苯并(a)芘 | 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 2.5×10-3 | GB 11895-89 | 34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以LAS计) | 亚甲基兰分光光度法 | 0.023 | HY 003.4-91 | 35 | 放射 性核素 Bq/L | 60Co | 离子交换-萃取-电沉积法 | 2.2×10-3 | HY/T 003.8-91 | 90Sr | (1) HDEHP萃取-β计数法 (2) 离子交换-β计数法 | 1.8×10-3 2.2×10-3 | HY/T 003.8-91 HY/T 003.8-91 | 106Ru | (1) 四氯化碳萃取-镁粉还原-β计数法 (2) r能谱法1.c | 3.0×10-3 4.4×10-3 | HY/T 003.8-91 | 134Cs | r能谱法,参见137Cs分析法 | | | 137Cs | (1) 亚铁氰化铜-硅胶现场富集-r能谱法 (2) 磷钼酸铵-碘铋酸铯-β计数法 | 1.0×10-3 3.7×10-3 | HY/T 003.8-91 HY/T 003.8-91 | 注:1.暂时采用下列分析方法,待国家标准发布后执行国家标准 a. 《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法》,第15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805~827,1985。 b. 环境科学,7(6):75~79,1986。 c. 《辐射防护手册》,原子能出版社,2:259,1988。 2.见附录A 3.见附录B 4.六六六和DDT的检出限系指其四种异物体检出限之和。 5.混合区的规定 污水集中排放形成的混合区,不得影响邻近功能区的水质和鱼类回游通道。 附录A(标准的附录) 无机氮的计算 无机氮是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的总和,无机氮也称“活性氮”,或简称“三氮”。 在现行监测中,水样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氨的浓度是以μmol/L表示总和。而本标准规定无机氮是以氮(N)计,单位采用mg/L,因此,按下式计算无机氮: c(N)=14×10-3[c(NO3-N)+c(NO2-N)+c(NH3-N)] 式中:c(N)-无机氮浓度,以N计,mg/L; c(NO3-N)-用监测方法测出的水样中硝酸盐的浓度,μmol/L; c(NO2-N)-用监测方法测出的水样中亚硝酸盐的浓度,μmol/L; c(NH3-N)-用监测方法测出的水样中氨的浓度,μmol/L; 附录B(标准的附录) 非离子氨换算方法 按靛酚蓝法,次溴酸钠氧化法(GB12763.4-91)测定得到的氨浓度(NH3-N)看作是非离子氨与离子氨浓度的总和,非离子氨在氨的水溶液中的比例与水温、pH值以及盐度有关。可按下述公式换算出非离子氨的浓度: c(NH3)=14×10-5c(NH3-N)•f f=100/(10pKaS•T-pH+1) pKaS•T=9.245+0.002949S+0.0324(298-T) 式中:f-氨的水溶液中非离子氨的摩尔百分比; c(NH3)-现场温度、pH、盐度下,水样中非离子氨的浓度(以N计),mg/L; c(NH3-N)-用监测方法测得的水样中氨的浓度,μmol/L; T-海水温度,oK; S-海水盐度; pH-海水的pH; pKaS•T- 温度为T(T=273+t),盐度为S的海水中的 NH4+的解离平衡常数 KaS•T的负对数;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和青岛海洋大学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自强、张克、许昆灿、隋永年、孙淑媛、陆贤昆、林庆礼。 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UCD 551463 海 水 水 质 标 准 GB 3097-1997 >Sea water quality standard 代替 GB3097-82 本标准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防止和控制海水水质污染,保障人体健康,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保持生态平衡,保证海洋的合理开发利用而制订。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一切海域的海水不质管理。 1 海水水质的分类与标准 1.1 按照海水的用途,每水水质要求分为三类: a. 类适用于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人类的安全利用(包括盐场、食品加工、海水淡化、渔业和海水养殖等用水),以及海上自然保护区。 b. 第二类适用于海水浴场及风景游览区。 c. 第三类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港口水域和海洋开发作业区等。 1.2 各类海水水质标准列于表1和表2。 表1 海水水质要求 | 类 | 第二类 | 第三类 | 悬浮物质 | 人为造成增加的量不得超过10毫克/升 | 人为造成增加的量不得超过50毫克/升 | 人为造成增加的量不得超过150毫克/升 | 色、臭、味 | 海水及海产品无异色、异臭、异味 | 海水无异色、异臭、异味 | 漂浮物质 | 水面不得出现油膜、浮沫和其他杂质 | 不面不得出现明显的油膜、浮沫和其他杂质 | pH | 7.5~8.4 | 7.3~8.8 | 6.5~9.0 | 化学耗氧量 | < 3毫克/升 | < 4毫克/升 | < 5毫克/升 | 溶解氧 | 任何时侯不低于5毫克/升 | 任何时侯不低于4毫克/升 | 任何时侯不低于3毫克/升 | 水温 | 不超过当地、当时水温4℃ | - | 大肠菌群 | 不超过10000个/升(供人生食的贝类养殖水质不超过700个/升) | 病原体 | 含有病原体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须经过严格消毒处理、消灭病原体后,方可排放 | 底质 | 沙石等表面的淤积物不得妨碍种苗的附着生长 | | 溶出的成分应保证海水水质符合表1、表2的要求 | 有害物质 | 应符合表2规定的容许浓度要求 | 表2 海水中有害物质容许浓度 序号 | 项目名称 | 容许浓度,毫克/升 | 类 | 第二类 | 第三类 | 1 | 汞 | 0.0005 | 0.0010 | 0.0010 | 2 | 镉 | 0.005 | 0.010 | 0.010 | 3 | 铅 | 0.05 | 0.10 | 0.10 | 4 | 总 铬 | 0.10 | 0.50 | 0.50 | 5 | 砷 | 0.05 | 0.10 | 0.10 | 6 | 铜 | 0.10 | 0.10 | 0.10 | 7 | 锌 | 0.10 | 1.00 | 1.00 | 8 | 硒 | 0.01 | 0.02 | 0.03 | 9 | 油 类 | 0.05 | 0.10 | 0.50 | 10 | 氰化物 | 0.02 | 0.10 | 0.50 | 11 | 硫化物 | 按溶解氧计 | 12 | 挥发性酚 | 0.005 | 0.010 | 0.050 | 13 | 有机氮农药 | 0.001 | 0.020 | 0.040 | 14 | 无机氮 | 0.10 | 0.20 | 0.30 | 15 | 无机磷 | 0.015 | 0.030 | 0.045 | * 无机氮和无机磷为暖流内湾海域产生“赤潮”的限制值;海水中放射性物质应符合GBJ8-74《放射防护规定》中露天水源的限制浓度。 2 防护规定与措施 2.1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机构,按照海洋环境保护的需要,规定保护的水域及其水质类型。 2.2 工业废水、生活污染 水和其他有害废弃物,禁止直接排入规定的风景游览区、海水浴区,自然保护区和水产养殖场水域。在其他海域排放污染物时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 2.3 在沿海和海上选择排污地点和确定排放条件时,应考虑所规定保护的海域 位置的特点,地形、水文条件和盛行风向及其他自然条件。 3 监督与执行 3.1 沿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机构负责监督本标准的执行。 3.2 本标准的各项海水水质指标的监测,按《海洋污染调查暂行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本标准由中国海洋局第三研究所主编。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少犹等。本标准委托国家海洋局负责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