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易推广 > 上海瓦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新闻>饶毅最新评述:现代科学研究中药的先驱
企业档案
会员类型:会员
已获得易推广信誉 等级评定
(0 -40)基础信誉积累,可浏览访问
(41-90)良好信誉积累,可接洽商谈
(91+ )优质信誉积累,可持续信赖
易推广会员:14年
最后认证时间:
注册号:**** 【已认证】
法人代表: 【已认证】
企业类型:经销商 【已认证】
注册资金:人民币**万 【已认证】
产品数:10849
参观次数:4853372
手机网站:http://m.yituig.com/c58091/
旗舰版地址:http://www.knbio.net
质粒
酶联免疫试剂盒
- 鹿类ELISA试剂盒
- 猴子ELISA试剂盒
- 鱼类ELISA试剂盒
- 羊类ELISA试剂盒
- 其它ELISA试剂盒
- 人ELISA试剂盒
- 豚鼠ELISA试剂盒
- 小鼠ELISA试剂盒
- 大鼠ELISA试剂盒
- 犬ELISA试剂盒
- 牛ELISA试剂盒
- 马ELISA试剂盒
- 兔子ELISA试剂盒
- 鸭类ELISA试剂盒
- 鸡ELISA试剂盒
- 植物ELISA试剂盒
- 猪elisa试剂盒
瘦肉精试剂盒
沉淀试剂盒
细胞分选试剂盒
技术服务
生化试剂盒
实验耗材
PCR板
PCR管
sigma试剂
实验代做技术服务,实验整体外包
对照品/标准品
抗体
Axygen耗材
细胞
金标试纸条
金标渗滤卡
金标层析卡
细胞生物学检测
公司新闻
饶毅最新评述:现代科学研究中药的先驱
点击次数:646发布时间:2013/4/1
生物通“核心刊物”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生物通
生物通报道:2011年,对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个年份,因为在那一年,中国科学家首次荣获了美国拉斯克奖,这是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个科学奖项,其获奖者也曾多次荣获了诺贝尔奖。屠呦呦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的理由是“因为发现——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生物通 在那段时间里,著名学者饶毅教授也在其博文:《今日中国谁*该做院士?》中介绍了屠呦呦和相关的研究成果,近期他又以“现代科学研究中药的先驱—张昌绍”为题,介绍了一位代表性人物:上海医学院药理学教授张昌绍。
文章指出,因中国的研究而推向全球使用或影响全球市场的单体化学分子, 迄今屈指可数。人们熟知的有、砒霜、维甲酸。其中无疑为*佳, 因为这项工作从植物的抗疟作用, 到分离, 确定和发现其新颖的化学结构, 全部是中国的工作。在多年被国内忽视后, 近年获奖项, 自然受国人关注。
是 1967 年开始的“523 计划”之主要成果, “523 计划”寻找抗疟的途径是从中药发掘新型化学药物, 研究的主力为 1949 年以后毕业的大学生。“523 计划”并非中国次从中药中发掘新药, 也并非中国次找到抗疟的化学分子。20世纪 60~70 年代年代研究的思路、途径和方法, 相同于中国科学家 40 年代的思路、途径和方法。而40 年代中国一批医生、药理学家、化学家等研究抗疟中药, 其代表性人物是上海医学院药理学教授张昌绍(1906~1967, Ch’ang-Shaw Jang)(图 1)。当时在重庆歌乐山的中央卫生实验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的张昌绍与同事及合作者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常山, 找到治疗疟疾的单体化学分子常山碱。
生物通 饶毅教授指出,今天, 张昌绍等当年在“万分艰苦环境下进行研究工作”鲜为人知。虽还有人在他的领域工作, 但到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 外国人(如 Takaya 等)习惯性引用20世纪40年代美国人的文献, 而不引张昌绍及其合作者赵承嘏的文献(包括他们 20 世纪 40 年代在刊物 Science, Nature, JACS的文章), 导致现代研究常山碱的、在赵承嘏创立的研究所工作的中国人, 也有时仅引用美国人的而忽略张昌绍和赵承嘏等的文章。因此, 今天应该复习张昌绍等的研究工作。
在此文中,针对张昌绍教授从神经药理到血吸虫药物的多项工作,仅介绍了常山碱一项工作。文章介绍道,在张昌绍时代, 因条件有限做研究的人较少, 即便全国的一级教授中, 教课或行医的不少, 但研究很好的并非很多。生物通 在这样的环境中, 张昌绍及其同事不仅开展了研究, 而且成果“可资称道”。20世纪40年代首先将常山单味中药用于治疗疟疾的是中央政治学校医务室, 但张昌绍课题组发表篇文章, 因为校医室(及其改装的特效药物研究所)文章是1945年结集发表(如: 程学铭和张伯镛; 陈方之、熊俊英、朱祖慈)。20 世纪 40 年代常山研究以张昌绍课题组的文献占多数, 几个主要工作也是张昌绍课题组参与, 如常山所含能治疗疟疾的常山碱是张昌绍课题组首先发现和分离, 并与化学家赵承嘏、 高贻生等合作而鉴定并确定分子式。所以, 20世纪40和50年代国内外研究者, 从熟悉中国药学界的陈克恢、到国外其他科学家, 主要引用张昌绍等的多篇文章。
1946 年, 张昌绍等在美国的 Science 杂志报道, 从常山提取和结晶了 4 种分子, 两种中性, 两种生物碱, 只有常山碱 B(dichroine B)有治疟作用, 熔点是237℃左右。生物通 1947 年, 赵承嘏、张昌绍、傅丰永、高怡生、黄琪章在中国的《科学》杂志发表文章, 确定有治疟作用的常山碱分子式为 C16H19O3N3, 可溶于水, 熔点145℃。
生物通 1948 年, 赵承瑕、 傅丰永和高怡生在化学界重要刊物《美国化学会志》(JACS)发表文章将常山碱的分子式定为 C16H21O3N3, 较 1947 年的初步报道多了两个氢原子. 熔点分别为 136, 145 和 160℃. 他们还从常山分离到 4-喹唑酮(4-quinozolone, C18H23-O3N3)。
1948 年, 张昌绍等在英国的 Nature 报道, 他们到 1947年已获 5个生物碱和 2个中性分子。3个常山碱α,β,γ可以互变,另外2个生物碱是常山次碱和喹唑酮也具有抗疟作用. 抗疟作用由强到弱为: γ dichroine, β dichroine, dichroidine, quinazolone…… 来源:生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