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档案

  • 会员类型:免费会员
  • 工商认证: 【已认证】
  • 最后认证时间:
  • 法人:
  • 注册号:****
  • 企业类型:生产商
  • 注册资金:人民币***万

联系我们

联系人:朱先生

点击查看联系方式

技术文章

电力需求侧管理热潮再起

点击次数:691 发布时间:2012/4/26 10:13:19

“近几年,由于受到来自和国内的节能减排压力,国家再次号召加强需求侧管理工作。*近形势比较好,这是我们奔走了20多年,始终坚持将这一理念贯穿下去得到的可喜结果。”

  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曾鸣高兴地告诉记者,前两个月,国家财政部刚刚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基础研究工作拨了5亿元的财政拨款,加上地方财政的补贴,这部分的资金达到了10亿元,这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

  第三次高潮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指为提高电力资源利用效率,改进用电方式,实现科学用电、节约用电、有序用电所开展的相关活动,*早起源于美国。而曾鸣是该领域无可争议的专家。

  他曾于1991年、、1998年赴原欧共体能源委员会、英国国家电网公司、澳大利亚太平洋电力公司、美国电力科学院以及美国斯坦福研究院等国外科研机构和电力企业从事电力需求侧管理、电力*小成本计划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可以算得上是将电力需求侧管理理念引进中国的先行者。

  据曾鸣介绍,我国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早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在原欧共体能源委员会做访问学者的时候接触到这一模式,1993年回国后,就开始在全国宣讲这一创新的管理模式,将其引进国内。”他说。

  随后,我国曾经掀起两次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高潮。次是1993—1996年,电力需求侧管理通过各省的“三电”(节约用电、计划用电、安全用电)办公室开展得有声有色;第二次是2004—2006年,随着科学发展观、能源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的提出,电力需求侧管理再次被国家各部门所号召。

  2011年,我国爆发的一场来势汹汹的“电荒”,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当前严峻的能源、环境形势正在催生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第三次发展高潮。

  如今,电力需求侧管理得到了政府部门、电力公司、电力用户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2011年5月,国家工信部下发了《关于做好当前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大力推进工业领域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同年,国家发改委在全国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初步选定了广东佛山、河北唐山、江苏苏州3个城市作为批试点单位;同年年底,国家发改委还发布了《电网企业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目标责任考核方案》试行办法,明确要求电网企业要确保年度节约电量不低于经营区域内上年售电量的千分之三、用电负荷的千分之三。

  “十多年来,仅我参与的电力需求侧管理课题就有30多个,花费好几百万。但我觉得这些主要还是零散的项目评审,并没有*终落到实际操作层面。而对这三个城市的试点正是在试水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实际操作。”曾鸣对试点城市的推出评价很高,也报以很大希望。

 技术与设备不是问题

  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兴起无疑将给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带来巨大商机。

  据了解,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方案包括提高能效和负荷调整两部分。这将带来对节能高效电机、节能变压器、电子变流、变频调速设备、节能灯具等的大量需求。

  “实现电力需求侧管理所需的技术、产品目前都不成问题,影响其发展的主要是体制因素。”曾鸣表示,“我说的现在‘形势好’是相对于过去而言。实际上,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推广之路还很长,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特别是体制、生产关系的变革。”

  据他介绍,体制等生产关系方面的不协调是目前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推广的主要障碍。他举例称,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与能源供应发展管理的政府归口是分立的,这造成了对发电量和节约电量无法统筹协调,自然也无法按照成本效益原则调整两者的发展重点与规划。

  “做节约的和做电力发展的互不通气,各干各的,不可能达到能源利用效果*优。如果两者不能协调,还是‘两张皮’,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本质问题就解决不了。类似的不协调因素还有很多。”曾鸣严肃地表示。

  他建议,我国应加紧建立起适合我国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组织体系;同时,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切实将电力需求侧管理作为一种资源纳入电力工业发展规划、能源发展规划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电价形成机制,尽快制定发、供、用电一体的峰谷分时电价管理体制,尽早做到销售电价和上网电价联动……

  上述种种似乎都不是容易解决的问题,体制改革的困难可想而知。

  但谈到对电力需求侧管理未来的发展前景时,曾鸣仍毫不犹豫地表示:“我相信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会越来越好,因为这是被中国的能源、资源状况逼出来的。虽然当前生产关系还是顽固阻地碍着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当中国能源面临危机的时候,为了全民族的根本利益,改革也必须推进。而且,政府层、学术界、工业界、用户层都越来越认可这个发展趋势,谁也阻挡不了。”

  据了解,3个试点城市已经开展了包括政策、标准、法律法规、运作机制等多方面的试点工作,一场逐步推进的变革或许已经在酝酿之中。

原创作者:温州东保电气有限公司

相关产品

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