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档案
会员类型:会员
已获得易推广信誉 等级评定
(0 -40)基础信誉积累,可浏览访问
(41-90)良好信誉积累,可接洽商谈
(91+ )优质信誉积累,可持续信赖
易推广会员:12年
最后认证时间:
注册号:**** 【已认证】
法人代表: 【已认证】
企业类型:代理商 【已认证】
注册资金:人民币万 【已认证】
产品数:14383
参观次数:4820172
手机网站:http://m.yituig.com/c85413/
旗舰版地址:http://www.shxfbio.com
技术文章
大脑真的可以存在于肉身之外吗?
点击次数:17435 发布时间:2013/10/11 11:57:07
有一些科学家总是会对人类的未来忧心忡忡,比如,会担心当地球无法承受人类的重负,不再适合居住时,人类该怎么办。于是就有专家想出了奇招:让人类的大脑脱离肉体,移居到遥远的外星系,用升级的“外壳”得以继续生存,并且比起肉身能够存活更久。
英国雷丁大学(The University of Reading)控制论专家凯文•沃维克(Kevin Warwick)教授甚至认为,关注于如何升级人类身体并未抓住要领,而是应该直接摈弃肉体。“大脑才是*关键的。”沃维克这样说道,“可能即使在地球上,我们的肉体也将不再适合周围环境。”
凯文·沃维克将芯片植入自己的手臂并控制另一只机械手臂
让大脑独立存在
和沃维克有同样想法的专家,还有两位美国的生物伦理学家。据国外媒体8月19日报道,纽约大学的马修•廖(Matthew Liao)指出,人类的肉身在地球上不能存活太长时间,更别说在其他星球上。因此,未来可以提取大脑细胞,将其冷冻、装载在太空胶囊里并在抵达遥远行星后再进行解冻。他认为这是一个潜在可行的方案。
另一位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三一学院的生物伦理学家詹姆斯•休斯(James Hughes)的想法似乎更加不可思议,他甚至不关心是否保留大脑组织,而应该建立一种人类存在的新形式。他认为在较短的时间内人类的意识将进化成为一种小而更持久的形式。
沃维克也并没有停留在空想阶段,此前他已经进行过很多与其设想有关的试验。*接近的一个试验是老鼠脑力机器人——“戈登”,它由老鼠胚胎的大脑细胞控制,大脑细胞能够决定机器人去哪个地方,以及通过何种方式抵达。这项实验的*终目标,是利用人体神经元重复进行该实验。
沃维克对国外媒体表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只需保持大脑组织的存活,肉身则无关紧要。未来我们可以发送一个装载人类大脑的探测器抵达系外行星。”
在沃维克的设想中,有挑战性的恐怕就是让大脑独立存在。但人类的大脑是否可以脱离身体,这是一个问题。
其实,早在20世纪初,这样的想法就已经出现在前苏联科幻小说作家A•别利亚耶夫的一部叫做《陶威尔教授的头颅》的作品中。
陶威尔教授是一名研究“离体头颅复活”的学者,他的助手克尔恩为了窃取他的成果,在他哮喘病发时将其杀死,又通过体外循环,向血管里输送液体养料,从而保留了他的头颅,以便在有需要时,向他请教问题。
在小说中,陶威尔独立存在的大脑有这样一段自述:“突然从窗外飞来一只黑色的大甲虫。在这大城市的中心,它是从哪儿来的呢?这我不知道,也许是郊游归来的汽车把它带来的吧。甲虫在我头顶上转了一阵就落在我这小桌子的玻璃板上,我的头旁边。我斜着眼睛注视着这个讨厌的虫子,没法掸掉它。甲虫的爪子在玻璃板上滑着,多节的脚沙沙地响着,它慢慢爬近我的头来。我不知道你是否能了解我……对这种昆虫我一向有一种特别嫌恶、特别讨厌的感觉。我从来不肯用我自己的手指碰到它,而现在,我在这么渺小的敌人面前却无能为力。”
只有大脑的人类不再是“人”
如果沃维克的想法能够实现,那么,陶威尔只需植上一个机械的躯体,就能轻而易举地赶走这只大甲虫。
沃维克也成功地进行过植入芯片技术的实验,通过芯片与神经回路的联系而控制其他的机械,比如机械手臂。
然而,事实却是,大脑一旦离开了身体,恐怕再也无法回忆起曾经喜爱的或是厌恶的东西。
北大心理学教授沈政指出,大脑中可以用语言或者文字描述的信息是可能脱离身体而被独立提取的。“但凡是跟经验、体验和情感相关的内容,就再也提取不出来了。”
他认为,人与人之所以不同,就在于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不一样,而大脑的这些感受是要通过人体的各个感受器官来接受信号的,因此,人类接触世界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在大脑中留下记忆。某天,当人类碰到、听到、闻到什么,与当年经历的事情有着一定的共同性,大脑就会自动提取那些记忆,获得与当年同样的感受。
“大脑这样的功能,人类至今不清楚它的机制究竟是什么。”沈政说,“但可以想见的是,当身体被去掉,孤零零的大脑无法自己去感受周围世界带给它的微妙的刺激。”
他举例说,人们之所以会感觉饥饿或者口渴,是因为肠道内的神经系统给了大脑一个饿或者渴的信号,大脑本身是不会主动产生这种知觉的。
在沃维克的实验中,机器可以由一个老鼠胚胎的脑细胞控制从而完成移动。沈政解释,人们已经发现,在大脑海马区里有具备定位功能的位置细胞,以此类推,科学家可以用大脑中个别细胞、个别结构、个别网络的相关功能作为基础,独立控制机器的某一种行为,这是可以实现的。“但这与人类通过在社会生活中接触各种复杂的事情从而作出相应的反应是两回事。”沈政说。
在他看来,未来,依靠高超的生物医学技术,让大脑短时间地独立存活是可以实现的。“但一段时间后,大脑就会得‘精神病’,他不可能完整保留大脑的功能,也不可能拥有人类所有的正常心理活动,大脑所承载的人格也就解体了。”沈政说,“到时,人就不再称之为‘人’了。”
脑机接口技术还不能读懂你的想法
大脑细胞控制外部设备已实现
实际上,沃维克所进行的利用大脑神经细胞控制机械的研究已经不是一项新的技术。
正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做访问学者的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副教授陈卫东表示,多年前这类研究在国内外就已经展开。
这种技术将离体的神经细胞放到电路板上离体培养,然后采用微电极阵列(MEA)细胞外记录系统采集神经信号。由于神经元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通过信号分析就可以建立神经元与外界的联系,如控制外部设备等。
沃维克的实验采用的就是该技术。用离体神经细胞直接与外界交互,可以利用神经细胞的一些特定机制,实现智能控制,还可以发挥某些细胞的专长,如嗅觉、光感等。
陈卫东说,实际上,MEA技术在国内外的科研临床上都有广泛应用,也不局限于神经细胞的培养,其他的细胞电生理信号也可以通过该技术进行采集和分析。
“这种研究无论在科学探索还是在应用方面都是很有意义的。大脑的结构非常复杂,研究简单的离体细胞是探索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的途径,并可以借此模拟构建比较复杂的智能系统,还可以实现某些特殊应用。”他说。
此外,陈卫东介绍说,沃维克做的植入芯片技术实际上是神经接口技术的一种,即外周神经接口技术,而脑机接口是中枢神经接口技术。用脑机接口和外周神经接口都可以实现对机械手臂的控制,目前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但精度和自由度有限,离具体应用还有距离。
陈卫东目前所在的实验室在匹兹堡大学医学院,是世界上*的脑机接口研究机构。目前他们关于脑机接口技术研究的进展是在瘫痪病人身上实现对机械手臂的7个自由度的控制。在从机器到大脑的反馈方面,他们已经在猴子身上通过皮层微电刺激(ICMS)的方法实现虚拟触觉。
沃维克将大脑装载在探测器中的设想,也曾有其他人提出过,比如一位俄罗斯亿万富翁想要死后冷冻大脑,并利用机械身体让自己得到“永生”。不过这其中遇到的伦理问题已经受到很多的争论。
陈卫东认为,不管什么研究都必须严格遵守生物伦理规范,国外更是如此,凡涉及到伦理问题,都必须经过法律程序进行严格审查,批准后才可以进行相关实验。而另一方面,伦理一直在不断演进,科学与伦理也有一种互动,会取得一种新的平衡。
“不少人植入心脏起搏器、脑起搏器、人工耳蜗等,这在早已司空见惯。其实,他们就是与我们在一起生活的‘半机械电子人’。我们对呈现于未来的图景不必感到惊讶,就像我们对待一样。”陈卫东说。
原创作者:上海信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