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开挖检测单位 地下室开挖 学校宿舍楼地下室开挖 通际供1 委托单位委托单位:上海黄浦某职业学校2 项目名称职业学校教师宿舍楼地下室土方开挖专项检测3 现场检测日期2015年08月1日~2015年08月2日4 建筑物概况房屋名称职业学校教师宿舍楼房屋地址总层数局部地下1层,地上4层(局部5层)层高-1层2.6m,1层4.8m,2~3层2.85m,4层3.05m,5层3.00~3.55m建筑面积6000m2开工日期2002年4月设计单位建筑设计研究院竣工日期2002年8月施工单位县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结构类别底框结构监理单位建设监理公司基础形式柱下独立基础备注本次检测范围为宿舍楼底层区域,受检面积为1850m25 检测目的、范围和内容本次受检区域所在房屋为职业学校教师宿舍楼,由于委托方欲扩该楼地下室,对原地下室回填土区域进行土方开挖。为了解房屋安全性,职业学校特委托上海宝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钧测分公司对上述情况是否对结构造成影响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本次检测内容包括:(1)房屋基本情况及地下室土方开挖情况调查;(2)检测房屋地下室的主要结构件的完损状况,如开裂、变形、破损等;(3)检测房屋的变形测量;(4)地下室主要受力构件材料强度检测;(5)依据现场检测情况建模分析,给出安全性分析结论;(6)作出检测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6 现场检测6.1 房屋基本情况及地下室土方开挖情况调查本次受检区域所在房屋为局部地下1层、地上4层(局部5层)底框结构房屋。房屋建筑、结构图纸遗失,经现场调查该房屋建筑平面呈矩形,建筑高度约18.2m,长约105.3m,宽约18.2m,总建筑面积约为6000m2。房屋建筑外观见附件中照片1~2,内部情况见附件中照片3~5。房屋结构底层柱截面形式为矩形,截面尺寸一般为500mm×500mm,纵筋配筋为12B20等多种,箍筋为A8@100;底层框架梁截面尺寸为350mm×750mm、350mm×700mm等多种,跨中底筋为4B20等多种,支座顶筋为4B20多种,箍筋为2A8@100/200等形式;底层顶板为现浇板,板厚约为120mm。房屋底层以上各层为砖混结构,采用烧结普通砖与水泥砂浆砌筑,墙厚一般为240mm;每层均设有圈梁及构造柱。房屋原地下室为15~21/A~B轴区域,委托方欲扩该楼地下室,对原非地下室轴区域已进行局部土方开挖。据现场调查,1~13/B-E轴区域、15~21/B-E轴区域及21~31/A-E轴区域室内填土已挖除(挖除填土前后室内层高分别为+1.100m、-1.500m,其中房屋南侧地坪标高为±0.000m)。开挖土体性质为杂填土,房屋基础平面示意见图6-1。)土层。勘察报告建议采用第二层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各土层主要力学指标见下表6.1。表6.1 各土层标准值与压缩模量取值层 号岩 土 名 称高 程(m)厚 度(m)fk(kPa)Es(MPa)1杂填土层面:30.14-29.19层底:28.60-28.041.0-2.0703.02粉质粘土层底:26.64-26.141.5-2.01706.83粉土层底:25.57-24.991.0-1.519012.14粉砂层底:23.14-22.572.0-3.015012.45粉质粘土层底:22.54-21.570.5-1.01808.66粉土层底:20.14-19.192.0-2.515813.37粉砂层底:18.14-17.191.5-2.017511.4注:上表标高为假设高程,BM起点高程为31.50m,设置在水泥路中心处。稳定水位为26.50m。据现场调查,房屋基础设计采用柱下钢筋混凝土现浇锥形独立基础,基础埋深为1.4m,基础持力层为第二层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为170kPa。基础平面尺寸一般为3.6m×3.6m,高度约为1.1m,基础底板厚度450mm,下设100mm厚C10素混凝土垫层。6.2 房屋底框结构地下室材料强度检测为确定受检房屋混凝土构件的抗压强度,根据受检房屋现场实际情况,采用ZC3-A型混凝土回弹仪,参照《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 2011)进行混凝土强度现场抽样检测。混凝土回弹法强度检测结果见表6.2、表6.3。表6.2 地下室框架柱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结果序号测试构件位置平均碳化深度值(mm)强度推定值(MPa)混凝土强度等级评定17/A轴柱3.533.6C3023/B轴柱3.530.439/D轴柱3.531.445/E轴柱3.530.3512/C轴柱3.532.0618/D轴柱3.533.6723/E轴柱3.533.0823/B轴柱3.541.5928/A轴柱3.537.11030/C轴柱3.536.0由上述结果可见,房屋底层框架柱混凝土抗压强度推定值介于30.3MPa~41.5MPa,强度等级可评定为C30。表6.3 基础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结果级可评定为C25。6.4 房屋变形检测6.4.1房屋倾斜检测为掌握被检测房屋目前倾斜情况,现场使用TCR1202+R400型全站仪,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对受检房屋外墙进行了现场垂直度抽样测量,测量结果见表6.4。表6.4 房屋倾斜测量结果测量结果表明,受检房屋主体均略向南方倾斜,且各测点倾斜率均较小,未超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1)中规定的房屋整体倾斜限值4.0‰。6.4.2房屋沉降检测现场采用WILD NA2型水准仪,由于原始基准点缺失,只对房屋进行相对沉降检测,选取处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檐口进行沉降观测,高于基准点为正值,低于基准点为负值。受检房屋测点布置及测量值详见表6.5。由表6.5检测结果可以得出,受检房屋相当大沉降差为19mm,相当大局部倾斜率为2.43‰,小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1)关于同类建筑基础局部倾斜的限值3‰(注:沉降观测包含施工误差)。6.5 房屋完损检测为明确受检房屋地下室完损状况,现场对受检房屋地下室的主要结构件(如开裂、变形、破损等)仔细调查,具体检测结果详见表6.6。表6.6 房屋完损检测结果表序 号构 件 位 置完 损 描 述照 片15/E轴地下室混凝土柱柱脚粉刷层剥落照6216/B、16/D、17/B轴地下室混凝土柱柱底箍筋露筋并锈蚀照7317/D、18/C、21/B轴地下室混凝土柱柱底箍筋露筋并锈蚀照8421/C、24/C、24/D轴地下室混凝土柱柱底箍筋露筋并锈蚀照9517-20/C轴地下室抗震墙损坏照10624-25/C轴地下室抗震墙损坏照11730-31/C轴地下室抗震墙损坏照12825-26/B-C轴地下室顶板露筋照13930-31/B-C轴地下室顶板露筋照141015-16/B-C轴地下室次梁露筋照151116/D轴地下室混凝土柱柱脚露筋照16125-6/B轴地下室梁柱节点麻面照171318/D轴基础开挖现状照18(1)地下室混凝土柱存在箍筋露筋并锈蚀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柱施工保护层厚度较小,钢筋受潮生锈膨胀所致;(2)地下室局部顶板露筋,主要是混凝土浇筑施工振捣不密实所致;(3)部分剪力墙损坏,主要是由于土方开挖时误损。7 房屋主体结构承载力计算分析7.1验算条件本次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计算程序PKPM(V2.2版)系列软件对各房屋分别进行结构建模及承载能力验算。三维计算模型见图7-1。图7-1 受检房屋三维计算模型根据现场实测及有关规范,相关技术参数等取值如下:(1)基本信息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组,框架抗震等级二级;风荷载:基本风压0.45kN/m2,地面粗糙度C类;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2)材料强度梁板柱混凝土强度按C30;基础强度按C25;受力纵筋按HRB335级,箍筋按HPB235级。(3)荷载取值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按现行荷载规范规定取值:屋面恒载:5.0kN/m2;楼面恒载:4.5kN/m2;楼面活荷载:2.0kN/m2;楼梯活荷载:3.5kN/m2;屋面活载:2.0kN/m2(上人屋面);0.5kN/m2(不上人屋面)。7.2验算结果计算结果表明,底层相当大层间位移角为1/934,满足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1/800限值要求。底层框架柱轴压比在0.09~0.40之间,均小于二级抗震等级框架柱轴压比0.80限值要求。验算结果表明底层框架混凝土构件钢筋配置基本满足要求,故底层框架承载力能够满足正常荷载使用要求。通过对土方开挖后地基基础进行计算复核,结果表明现有地基基础均能满足正常荷载使用要求。8 结论与建议8.1 结论(1)本次受检区域所在房屋为职业学校教师宿舍楼,该房屋为一局部地下1层、地上4层(局部5层)底框结构房屋。该房屋基础形式为柱下钢筋混凝土现浇锥形独立基础。(2)根据现场检测结果,检测区域底层混凝土柱强度等级可评定为C30,基础强度可评定为C25。(3)测量结果表明,受检房屋主体均略向南倾斜,且各测点倾斜率均较小,未超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1)中规定的房屋整体倾斜限值4.0‰。受检房屋相当大沉降差为19mm,相当大局部倾斜率为2.43‰,小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1)关于同类建筑基础局部倾斜的限值3‰(注:沉降观测包含施工误差)。(4)房屋现有损伤主要为部分混凝土构件露筋并锈蚀、部分抗震墙损坏等。(5)经现场检测以及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受检房屋在土方开挖后地基基础能够满足正常荷载使用要求;底层框架混凝土构件承载力均能满足正常荷载使用要求。8.2 建议(1)本房屋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对原抗震墙造成了一定的损伤破坏,房屋的抗震性能将受到一定影响,建议应对其进行原状修复。(2)对房屋出现的部分混凝土构件露筋并锈蚀情形,建议对之进行除锈处理并封闭。9 主要技术依据(1)《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44-2004);(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T 1);(3)《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4)《既有建筑物结构检测与评定标准》(DG/TJ 08-804-2005);(5)《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6)《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7)《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0)委托方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