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登录 免费注册

热搜:通用机械五金工具仪器仪表安防监控

频道
通用机械 电子元器件 行业设备 五金工具 电工电气 仪器仪表 安防监控 专用汽车 照明灯具 化工原料 涂料 塑胶 建筑原料 皮革 冶金

您的位置:首页 > 易推广资讯 >  市场行情  > 专家建言变钢铁为新材料:钢铁业要开发低碳发展新工艺

易推广官方微信

关注易推广,获取最前沿仪器行业资讯!

专题报道 更多

江苏海龙水下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海龙水下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海龙水下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下设多个施工工程队,专业潜水员38人,技术人员25人,潜水监督员2人,潜水工程师2人,潜水医学技士。是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会员,具有潜水作

猜您喜欢
资讯详情 更多>>

专家建言变钢铁为新材料:钢铁业要开发低碳发展新工艺

发布时间:2024/12/2 来源: 中国工业新闻网 阅读次数:971       

绿色低碳转型是钢铁行业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地。11月28日—29日,由中国金属学会碳中和分会主办的首届2024碳中和前沿会议在北京召开,旨在进一步促进钢铁工业“碳中和”领域基础理论、前沿技术和关键装备的发展应用,加强国际交流,加速我国钢铁工业及上下游关键领域的低碳技术研发和生态链建设,共同探索绿色发展之路。中国金属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认为,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的挑战不仅在技术创新与设备升级,还在于如何整合资源,深化合作,利用进入信息时代的人工智能工具,推动低碳技术的创新研发和应用。中国金属学会原理事长、顾问赵沛表示,我国钢铁行业实行“低碳”转型和“碳中和”需要结合我国国情,从政策、技术创新、能源结构调整多行业协作、市场机制完善以及国际合作等诸多方面综合推进。

当前,我国钢铁行业面临的状况是工业化后期基础材料行业普遍的、规律性的发展状况。钢铁行业要应对这种局面,变钢铁为新材料,从国内走向国际,从制造走向服务,为钢铁工业绿色发展、高速发展、生态发展,为工业化后期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工业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做出贡献。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孙景宏分析,实施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节能降碳绿色转型发展,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发低碳发展新工艺,实现低碳环保转型发展,做到同人类社会城市和谐共生,是钢铁人的共识。”孙景宏说。

实际上,绿色低碳早已成为钢铁行业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共同主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首届2024碳中和前沿会议主席毛新平表示,碳中和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全新领域。钢铁行业要实现碳中和,还需要一系列的科学技术的创新,特别是在基础科学、关键技术等方面。“碳中和工作是全球气候治理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在推进和安排碳中和相关的工作的过程中,要从全球角度考虑。”毛新平认为。

绿色低碳转型不仅仅是钢铁行业的某一项重要工作,更是覆盖全领域、贯穿全过程、横跨产业链的系统工程。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宝武、河钢等22家企业和科研院校的60项围绕氢基还原、富氢碳循环高炉、净零碳排大容积电炉、近终型制造、CCUS等世界前沿低碳技术研发项目同步开展,其中16项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这为中国钢铁处于世界低碳技术第一方阵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得到了世界同行的高度认可。

赵沛分析,我国钢铁行业在“低碳”转型和“碳中和”方面面临三个问题:一是高碳排放的生产方式。二是能源结构需要改革。三是低碳转型所需的技术更新和设施改造成本较高。为此,钢铁行业首先要依靠市场机制和环保、能耗、质量标准等杠杆,削减产能和产量。其次,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效率,鼓励废钢资源优先用于电炉炼钢,科学有序地发展电炉流程。再其次,积极采用BAT和智能化等技术,优化传统生产流程,持续挖潜,节能减排。最后,需要在国际支持下完善基于《巴黎协定》的中国碳交易机制,关键在于实现碳交易标准和规则的国际互认,以鼓励企业开发和应用低碳技术。

干勇强调,虽然当前整个钢铁行业的经济形势比较严峻,但是碳中和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在抓绿色发展、实现碳中和的同时,也要注重钢铁产业结构的调整。要对当前我国较低的钢铁产业集中度进行适当优化,要充分利用国际化,利用当前的形势优化资源、能源的布局、配置,推进钢铁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工作。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表示,在“双碳”征程中,低碳技术的创新质量和高度,关乎绿色发展的效率和成色。

姜维认为,刚刚过去的四十年,中国钢铁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到自主研发,实现了生产力的大解放、大发展、大创新,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国经济建设多年的缺钢少铁的问题,提供了世界最具性价比的钢铁材料,有力支撑了中国制造大国、强国地位。未来的四十年,中国钢铁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任重道远。“只要我们秉承团结一心、锐意进取的优良传统,中国钢铁一定能够在低碳技术突破上披荆斩棘,为世界钢铁科技进步留下中国烙印。”姜维强调。
 

为您推荐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易推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易推广,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获本网授权的作品,应在授权范围内

使用,并注明"来源:易推广"。违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凡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 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 ,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两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最新产品 - 今日最热门报道-分类浏览 - 每日产品
  • 易推广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