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环保产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4月10-12日,践行“两山”理念、服务“双碳”战略经验成果展示交流大会暨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和第七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将集中交流展示生态环保产业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以及环保产业在AI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低碳转型与“双碳”目标、绿色生态创新实践等方面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
4月8日,中国工业报记者在践行“两山”理念、服务“双碳”战略经验成果展示交流大会暨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媒体预热会上获悉,展览会将全面总结推广生态环保产业践行“两山”论成果,加快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贡献产业智慧和产业力量。一是水气土固新能源全链条新亮相。水处理方面,有基于强化分离与功能界面的低碳污水处理和资源化技术,化工废水电催化全过程毒性控制技术,煤焦、石油、精细化工废水治理技术,制造业含油、含菌、含颗粒物等在用液资源化再利用技术等;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有清洁高效工业烟气碳捕集技术,钢铁行业节能减污降碳技术,工业炉窑烟气治理技术,高温尘硝一体化技术及应用,均流式静电除尘技术以及VOCs和恶臭治理技术等;固废处理利用方面,有清洁高效固废焚烧及污染物分级治理技术,新能源锂电池再生循环技术,金属铬冶炼渣全量资源化利用技术,厨余垃圾厌氧消化解抑增效技术及畜禽粪污干式厌氧资源化技术;环境监测和智慧环保方面,有量子点光谱技术,多方法大气污染在线监测与智能溯源技术,高光谱水质在线监测技术。
二是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邂逅新融合。生态环保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积极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众多企业展示利用AI和信息技术实现环保管理数字化转型成果。智能环境监测产品,基于多感知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环境监测等产品,体现了AI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融合;信息一体化环境侦测车,凸显了先进信息技术在现场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智慧供水与排水管理系统、智慧供水一体化管控平台、智慧排水管理系统等,展现了AI和大数据在水行业的智慧化应用;北京市首家AI智能生活垃圾焚烧系统,通过AI算法实现对焚烧炉的精准控制,提高效率和降低排放。
三是低碳化引领产业领域新变革。生态环保产业是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力量,取得了一批绿色低碳领域先进成果。比如,清洁核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三维皮托管流速仪,提供更精确的流速和气流偏角测量,有助于电力、钢铁等行业的精准监测和控制,促进碳减排;干式厌氧技术在畜禽粪污资源化项目中的应用,解决了资源化利用率低等问题,实现了减排降碳和资源循环利用;钢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绿色升级,零碳园区,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高效热量回收技术和变压吸附技术,助力“双碳”目标落地实施;煤矸石转化为新材料用于绿色低碳建筑技术,体现了“固废再生 绿色建造”可持续发展理念。
四是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催生创新新实践。生态环保产业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不断提升产业绿色发展水平。用于水生态环境修复的分布式地埋水处理技术,为水环境生态修复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微纳除氟材料,可高效处理工业高氟水,助力绿色生态实践;慧化一体站房集成了多项创新设计,包括高韧性组合式底座、创新板材新思路等,实现了绿色运行和节能环保。
第七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突出产业核心使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聚焦三大核心使命:一是全面展示生态环保产业成果,树立标杆。二是培育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三是强化政策宣贯,服务国家需求。
据介绍,第七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全面聚焦产业核心需求,打造四大创新亮点。亮点一:搭建多维平台,提升合作成效。增设主宾省市圆桌对话活动,举办北京市朝阳区、重庆潼南区、青岛市、泰州市、白银市等区市绿色环保产业发展主题会议及招商引资推介会。中国资源循环集团、中化环境、中核环保、江苏环保集团、山东环保发展集团等央企作为主宾企业将在展会期间发布最新发展战略,签订重大项目合作协议。亮点二:促成多方交流,畅谈行业热点。水泥、焦化行业龙头企业将分享超低排放方面的技术经验;VOCs从业单位将集中研讨活性炭集中再生中心设施建设运行标准;固废从业单位将分享系统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的机制模式;土壤修复从业单位将分享地下水污染防治和风险管控试点经验;环境监测从业单位将深入探讨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技术路径。
亮点三:赋能成果转化,促进技术推广。专设“科技创新成果推介会”,发布环境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涵盖化工废水电催化全过程减污控毒关键技术、煤电低负荷时烟气中非常规污染物防治与降碳关键技术等40余项先进成果。同时,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推出“流域水环境智能感知与精准化修复”“退役动力电池、风机叶片高值化循环利用”“高精度温室气体监测仪器”等热点研发成果。亮点四:夯实人才基础,保障队伍建设。搭建就业创业人才供需交流平台,联合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水利与生态环保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举办“行业人才对接会”“校企座谈会”,发布环保产业急需的岗位需求,服务行业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