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主要术语及定义
本资料给出的参数符合GB/T 3505-200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表面结构 轮廓法 表面结构的述语、定义及参数》。
图一:放大n倍后的工件截面/表面粗糙度及轮廓:
图二:各种加工方法能得到的表面光度:
图三:常见的表面粗糙度仪的工件测量:
类 型 |
图 示 |
功 能 |
标准传感器1 |
|
外圆、平面 |
标准传感器2 |
|
平面、内孔φ≥10mm |
小孔传感器 |
|
小孔φ≥6mm |
曲面传感器 |
|
曲面,曲率半径r≥3mm |
凹槽传感器 |
|
凹槽深度≤10mm |
表面粗糙度关键技术术语:
(1)表面粗糙度: 取样长度L
取样长度是用于判断和测量表面粗糙度时所规定的一段基准线长度,它在轮廓总的走向上取样。
(2)表面粗糙度: 评定长度Ln
由于加工表面有着不同程度的不均匀性,为了充分合理地反映某一表面的粗糙度特性,规定在评定时所必须的一段表面长度,它包括一个或数个取样长度,称为评定长度Ln。
(3)表面粗糙度: 轮廓中线(也有叫曲线平均线)M
轮廓中线M是评定表面粗糙度数值的基准线。
评定参数及数值:
国家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由高度参数、间距参数和综合参数组成。
表面粗糙度高度参数共有三个:
(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
在取样长度l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2)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
在取样长度内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3)轮廓最大高度Ry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表面粗糙度间距参数共有两个:
(4)轮廓单峰平均间距S
两相邻轮廓单峰的最高点在中线上的投影长度Si,称为轮廓单峰间距,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单峰间距的平均值,就是轮廓单峰平均间距。
(5)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Sm
含有一个轮廓峰和相邻轮廓谷的一段中线长度Smi,称轮廓微观不平间距。
表面粗糙度综合参数:
(6)轮廓支承长度率tp
轮廓支承长度率就是轮廓支承长度np与取样长度L之比。
另附:表面光洁度与粗糙度Ra、Rz数值换算表(单位:μm)
表面光洁度
|
▽1
|
▽2
|
▽3
|
▽4
|
▽5
|
▽6
|
▽7
|
表面 粗糙度
|
Ra
|
50
|
25
|
12.5
|
6.3
|
3.2
|
1.60
|
0.80
|
Rz
|
200
|
100
|
50
|
25
|
12.5
|
6.3
|
6.3
|
表面光洁度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表面 粗糙度
|
Ra
|
0.40
|
0.20
|
0.100
|
0.050
|
0.025
|
0.012
|
-
|
Rz
|
3.2
|
1.60
|
0.80
|
0.40
|
0.20
|
0.100
|
0.050 |